川崎病疾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发布时间:2016-04-25   来源:中华康网   

  川崎病疾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确实是普遍地存在着,对于川崎病这样的疾病我们有必要都去了解相关常识,做好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专家表示,不管是预防还是治疗川崎病疾病我们都有必要去了解它的形成原因有什么?

  川崎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川崎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每年的4-5月及11月至次年1月时发病率最高。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及淋巴结。累及皮肤时出现皮疹、手指和脚趾脱皮、肛门周围脱皮;累及黏膜时出现白眼球充血;累及淋巴结时出现颈部、腋下等淋巴结肿大。

  目前,川崎病的病因还未完全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即人体对侵入的病原体产生的一种过分反应,造成了人体组织的自身损伤。近几年来,由于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提高,诊断水平也大大提高。发病率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已经超过小儿风湿热,严重地影响着小儿的身体健康,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

  本病呈一定的流行及地主性,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等,推测与感染有关。一般认为可能是多种病原,包括EB病毒、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或链球菌、丙酸杆菌感染。1986年曾报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逆转录酶活性增高,提示该病可能为逆转录病毒引起。但多数研究未获得一致性结果。以往也曾提出支原体、立克次体、尘螨为本病病原,亦未得到证实。也有人考虑环境污染或化学物品过敏可能是致病原因。

  近年研究表明本病在急性期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调,在发病机理上起重要作用。急性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失衡,CD4增多,CD8减少,CD4/CD8比值增加。此改变在病变3~5周最明显,至8周恢复正常。CD4/CD8比值增高,使得机体免疫系统处于活化状态,CD4分泌的淋巴因子增多,促进B细胞多克隆水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导致血清IgM,IgA,IgG,IgE升高,活化T细胞分泌高浓度的白细胞介素(1L-1,4,5,6)、r-干扰素(IFN-r)、肿瘤坏死因子(TNF)。这些淋巴因子、活性介素均可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和产生新抗原;另一方面又促进B细胞分泌自身抗体,从而导致内皮细胞溶细胞毒性作用,内皮细胞损伤故发生血管炎。

  1L-11L-6、TNF增高尚可诱导肝细胞合成急性反应性蛋白质,如C反应蛋白、αr-抗胰蛋白酶、结合珠蛋白等,引起本病急性发热反应。本病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增高,50~70%病例于病程第1周即可没得,至第3~4周达高峰。CIC在本病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但本病病变部位无免疫复合物沉积,血清C3不下降反而升高,不符合一般免疫复合物病。上述免疫失调的触发病因不明。现今多认为川崎病是一定易患宿主对多种感染病原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

  上面文章内容关于川崎病疾病形成原因为大家做了详细的总结,川崎病这样的疾病在生活当中虽然并不常见,可是疾病发生之后危害性比较严重,所以人们能够了解形成原因做好对于川崎病疾病的预防很重要。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川崎病发作后的临床表现 
近几年川崎病在不断的走近人们的视线,很多的孩子都会患上这种病,患病特别痛苦,需要及时治疗,生活中我们需要了解该病的临床表现,当疾病出现以后,可以及时的应对,下面...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