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发布时间:2015-08-06   来源:中华康网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和学习困难为特征的破坏性行为障碍,目前该症在儿童精神科和儿童保健科门诊病历中居第一、二位。该症以前曾被称为“轻度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注意力不足症”,“儿童多动综合征”,“注意力不足--多动综合征”等。其患病率各国报道不一,我国该病患病率为3%~5%,男女比例为4~9:1。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赵聪敏

  一、     诊断

  (一)病史

  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心理测试。

  (二)临床表现

  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表现出活动过度、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等症候群。该症常因患儿的年龄不同,所处环境以及周围人对其态度不同而表现多样。

  (三)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精神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诊断标准(表9-4),将ADHD分为三型:多动为主型,注意力分散为主型和混合型。

  若患儿在病程的前6个月中既符合1(1)又符合1(2),则为ADHD混合型;

  若仅符合1(1),但不符合1(2),则为ADHD注意力分散为主型;

  若仅符合1(2),但不符合1(1),则为ADHD多动为主型。

                    表9-4  ADHD诊断标准

  1.(1)或(2)

   (1)注意分散:以下症状大于或等于6条,持续6个月以上且达到与发育阶段不相适应和不一致的程度

  1 )常不注意细节问题或常在做功课、工作或其他活动中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

  2)在完成任务或做游戏时常无法保持注意集中

  3)别人对他(她)讲话时常似听非听

  4)常不能按指示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不是因为违抗行为或不理解所致)

  5)常难以组织工作和游戏

  6)常回避或厌恶需要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如家庭作业

  7)常遗失某种任务或活动的必需品,如学校的作业、铅笔、书、玩具或工具

  8)常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9)日常活动中易忘事

  (2)多动/冲动: 下列症状大于或等于6条,持续6个月以上且达到与发育阶段不相适应和不一致的程度

  1)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2)在课堂上或其他要求保持坐位的场合离开位置

  3)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在少年或成年,可能只存在不安感)

  4)常难以安静的玩耍或从事闲暇活动

  5)常忙个不停像是被迫地活动过分

  6)经常话多

  7)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8)经常难以按顺序排队等待

  9)经常打扰或打断别人的活动(如冲撞别人的交谈或游戏)。

  2. 障碍发生的时间不晚于7岁

  3. 应在1种以上的场合符合上述标准。如,不注意与多动应在家和学校都有或同时存在于学校和另一种对患儿进行观察的场合,如门诊

  4. 必须有明确的社会、学习、职业功能损害的临床证据

  5. 不符合弥漫性发育障碍、狂躁发作、抑郁发作或焦虑障碍引起的多动

  二、          鉴别诊断

  应与正常儿童的多动、品行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疾病鉴别。

  三、     治疗

  治疗原则为: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认知行为、学校干预、家庭治疗、心理教育、药物及社会技能训练等方面。

  药物治疗 :

  1.哌醋甲酯(利他林):为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常用剂量为0.1-0.6mg/kg,也可按年龄给药。5岁以下小儿尽量不用,5-7岁患儿初期服用5 mg/d,以后一般为10 mg/d。7岁和7岁以上患儿开始早餐时服10 mg,午餐时服5 mg,服用一周后若未见疗效,则每次各加5 mg。为了完成家庭作业,少数患儿尚可于下午再服1次,剂量为午餐时的一半。总量不超过30 mg/d。国外介绍最大量为60 mg/d。双休日和节假日可以停服,以减少副作用。最常见副作用是食欲减低和不易入睡。有些患儿服药后诉胃痛、头痛症状,减少剂量或服用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可消失。为了不影响发育,应避免不间断长期大剂量服用,尤其在青春期,服用过程中应定时测量身高和体重。

  2. 哌甲酯控释片(专注达):适用于6岁以上的儿童。是近年来才开始应用于临床的制剂,达到了12小时持续平稳释放哌甲酯的效果。推荐起始剂量为18mg/次,每次可增加剂量18 mg,直至最高剂量为54 mg(每日1次,晨服)。通常约每周调整剂量1次。该药在国外的临床使用中取得了好评,并认为专注达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优于利他林。副作用大多为食欲不振,疲倦,但效果较好,在用药前两个月效果最为明显。

  3. 苯异妥英(匹莫林):在服用哌醋甲酯疗效不显著时,可改用苯异妥英。剂量为口服40-100 mg/d,可使血液中达到有效血浓度,一般开始服用40 mg/d。本药半衰期为12小时,每日上午只需服药一次即可。FDA认为匹奠林发生过药物性肝炎及肝功能衰竭,所以不能作为一线药物。

  4. 三环类抗抑郁剂(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  常用的有丙咪嗪、去甲丙咪嗪。丙咪嗪对伴有焦虑和抑郁的ADHD比较适宜。丙咪嗪用于6岁以上的小儿,一日早、晚2次,一般不按体重计算给药。剂量自12.5mg/次,2次/日开始,如疗效不明显,则加至25mg/次.2次/日,总量不超过50mg/d。如果停药则要在数周内逐渐停药,否则会出现如流感样的症状。去甲丙咪嗪与丙咪嗪的剂量相仿,对改善ADHD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增强自控能力有效,但副作用较多,有引起猝死的报道,故需在医师观察下服用。

  4.α受体拮抗剂 一般选可乐定。对Tourette综合征和ADHD均有效,尤其适用于两者同时存在的患儿。剂量开始为0.05 mg/d,以后缓慢加量至0.15-0.3 mg/d,分3次服用。偶有低血压、嗜睡、头痛及腹痛等副作用。                                                           

  四、     预防

  1.父母和教师咨询

  重视正面强化教育,鼓励儿童多加思考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动

  鼓励儿童参加有规律的活动,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和合理营养。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小儿多动症的危害 
小儿多动症疾病有着怎样的危害呢?很多家长都在关注着这个问题,因为小儿多动症疾病在近年来确实在逐渐提高,我们只有了解了危害性,才能够更好正确的认识这个疾病,在生活...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