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儿黄疸的认识误区

    发布时间:2015-04-07   来源:中华康网   

从医多年来,发现很多人对于新生儿黄疸,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更是如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黄疸是正常的,自己会好,不需要治疗。 2.黄疸就是“黄锁”,可以通过“放锁”(针刺)和吃“中草药”治疗。 3.黄疸是生理性的,和吃母乳有关,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4.新生儿太小,黄疸不能处理它,等满月以后再说。 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 新生儿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母乳性。生理性黄疸的特点为: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4周;③每日黄疸指数升高<5;④黄疸指数足月儿<12.9,早产儿<15。但有资料表明,小早产儿黄疸指数<10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病理性黄疸有以下特点:①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重症黄疸,黄疸指数足月儿>12.9,早产儿>15,或每日上升超过5;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直接胆红素>2。对病理性黄疸要积极查找病因,并积极治疗。 母乳性黄疸,发生率约1%的母乳喂养婴儿。其特点为:黄疸多于生后3~8天出现,1~3周达高峰,6~12周消退,停止母乳喂养3~5天,如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有助于诊断。 因此,识别黄疸的分类,纠正对黄疸认识上的误区,是对黄疸的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本文系刘珍烈医生授权()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究竟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了,这种疾病的出现让孩子的健康受到了相当严重的伤害,朋友们需要关注宝宝的健康,需要将这种疾病的诱发原因关注起来才可以,下面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