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疾病的发生,做好保健措施对于疾病的恢复都有一定的作用,中耳炎疾病也是如此,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保健措施来进行预防,避免耽搁病情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危害,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中耳炎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保健措施有哪些。
1、专家提醒:小心狠擤鼻涕擤出中耳炎
很多时候,感冒容易并发中耳炎,这是由于感冒后鼻涕较多,堵塞鼻孔造成不适。不少人喜欢使劲擤鼻涕,就为了舒服一些,不想却把中耳炎擤出来了。专家认为,至少一半的中耳炎就是因为狠擤鼻涕擤出来的。
小儿生理特点易患中耳炎,他们的咽鼓管短、平、粗,不似成年人的咽鼓管长而有自然的45°角能对呛入的水起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孩子一旦呛水,污水易进入咽鼓管造成逆行感染。
此外,小儿耳膜天生比成年人的厚,不易穿孔,这对中耳炎的治疗不利。因为中耳发炎时会流脓,专家称,当脓放不出来时会产生对耳膜的压力,会有痛感,年纪小的孩子就会表现为哭闹不停。只有通过切开鼓膜放脓并施药后,中耳炎才能慢慢痊愈。
正确的擤鼻方法是:鼻子呛水后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将水往外擤出(不要同时捏两个鼻孔用力擤),或者往后抽吸至嘴中再吐出。
2、专家提醒:别玩跳水,防呛水
一、游泳时尽量不做大动作游泳(如跳水),避免呛水。
二、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内有病变(如鼻窦炎)、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正在流脓者的患者暂时不宜游泳。
三、游泳前清理一下外耳卫生,及时清理外耳道耳屎,避免耳屎被泡涨后引起疼痛发炎。
四、游泳时可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以防止水的进入。
五、游泳后应保持耳内干燥,上岸后可歪头扯耳,单脚跳跃,千万不要私自乱掏。
由此可见,做好保健工作对疾病的恢复非常重要,小编相信大家在日后生活中一定会做好保健预防措施,如果发生较严重的中耳炎,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断治疗,能够让患者早日远离疾病的困扰。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