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手足口病和口蹄疫的区别

    发布时间:2016-01-02   来源:中华康网   

  孩子的身体免疫力比较低,经常会受一些细菌的感染和入侵影响孩子的健康,手足口疾病就是很常见的一种,其他手足口疾病很相似的疾病也有不少。家长经常把这些疾病相混淆,接下来让专家给我们介绍一下,手足口疾病和口蹄疫的区别有哪些。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 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原体。而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即CoxAl6)等。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瘢,经皮肤黏膜感染的;偶尔也有食用了病毒污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而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而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

  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均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而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

  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而手足口病,患儿传染性明显,呈流行性传播,且临床表现有区别。口蹄疫、手足口病都可在临床基础上诊断,必要时分离病毒做出病原学确诊。

  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勤洗澡,要喝白开水,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公用教具、电脑键盘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服置阳光下暴晒;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8.发生疫情的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应尽量减少集体活动。

  温馨提示,在生活中家长朋友一定要勤给孩子洗手,多喝白开水少吃一些生冷的食物,这样就可以预防疾病,以及细菌入侵,避免伤害孩子的健康,对于在幼儿园的孩子,也要对孩子的玩具以及餐具进行消毒,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疾病。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小孩得了手足口病有哪些危害 
每年4到8月份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那么小孩得了手足口病有哪些危害呢?下面一起来看看专家的说法。小孩患手足口病严重吗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