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小儿麻痹症的症状有哪些呢

    发布时间:2015-12-02   来源:中华康网   

  生活当中小儿麻痹症是十分严重的,较多的儿童会出现此病的症状,伤害到了他们腿部健康,此病的出现有很多的症状出现,希望各位家长可以清楚的了解小儿麻痹症的症状才可以,下面为朋友们介绍一下此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呢。

  小儿麻痹症有什么症状表现

  轻型脊髓灰质炎占临床感染的80%~90%,主要发生于小儿。临床表现轻,中枢神经系统不受侵犯。在接触病原后3~5天出现轻度发热,不适,头痛,咽喉痛及呕吐等症状,一般在24~72小时之内恢复。重型常在轻型的过程后平稳几天,然后突然发病,更常见的是发病无前驱症状,特别在年长儿和成人。潜伏期一般为7~14日,偶尔可较长。发病后发热,严重的头痛,颈背僵硬,深部肌肉疼痛,有时有感觉过敏和感觉异常,在急性期出现尿潴留和肌肉痉挛深腱反射消失,可不再进一步进展,但也可能出现深腱反射消失,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瘫痪,这主要取决于脊髓或延髓损害的部位。

  呼吸衰弱可能由于脊髓受累使呼吸肌麻痹,也可能是由于呼吸中枢本身受病毒损伤所致。吞咽困难,鼻反流,发声时带鼻音是延髓受侵犯的早期体征。目前95%以上的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通过手术治疗,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康复,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生长发育,肢体往往会出现新的畸形,使功能减退,如原走路平稳的,发生走路踮脚不稳;原走路尚好,逐渐出现用手压腿行走;原压腿行走的,逐渐开始扶拐行走;出现这种情况,更应及时采取治疗,阻止病情进一步加重,使功能得到改善。

  小儿麻痹症手术治疗主要分重建肌力平衡手术和截骨矫形术。前者一般是利用瘫痪肌肉周围较健全的且功能次要的肌肉来代替功能重要的瘫痪肌肉。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拆东墙补西墙”,但前提条件是质量上东墙比西墙好,但是功能上西墙比东墙重要。截骨术的目的是矫正下肢畸形,恢复正常力线,增强下肢稳定性。

  前驱期有发热、乏力、全身不适、上呼吸道感染及胃肠炎症状,持续1~4天。瘫痪前期可在前驱期症状消失后1~6天再次发热(双峰热),而至本期,或由前驱期直接进入,或以本期直接起病,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同时常有全身肌肉疼痛、多汗等。瘫痪期多于病程2~7日,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瘫痪并逐渐加重,至体温正常后停止。恢复期一般恢复顺序是先四肢远端小肌群,后近端大肌群、肌腱反射随之出现,开始恢复较快,6个月后减慢,多数一年内恢复。后遗症期某些神经细胞损伤严重,相应肌群功能不能恢复,就会长期瘫痪,肌肉随之萎缩,肢体出现畸形如脊柱侧弯,足马蹄内翻或外翻,手下垂等。

  当大家认识到了上面的知识之后,应当认识到了小儿麻痹症的症状有哪些了,麻痹症的出现已经侵害到了很多孩子的健康,我们必须要清楚的去了解麻痹症的知识,自己的孩子发病后要积极的治疗,并且要注意加强一些锻炼。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小儿麻痹是会传染的 
小儿麻痹症又被称为脊髓灰质炎,多见于儿童身长。很多家长对于该疾病并不是很了解,都会问到,小儿麻痹症是否会传染吗?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听一听专家们的介绍吧,希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