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痤疮疗效好

    发布时间:2016-02-16   来源:中华康网   

  痤疮中医称“肺风粉刺”、“酒刺”、“面包皮”、“粉花刺”等,多见于青春期的男女,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反应。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由内而外调节身体阴阳、气血平衡,治疗痤疮效果显著。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不同,痤疮好发部位、形态也不一样,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1、 肺经风热型

  颜面细小红色丘疹、黑头粉刺、或伴有痛痒,鼻翼两旁皮肤发红、油腻、脱屑,兼见口干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以疏风清肺为主,可用枇杷清肺饮加减。

  2、 肺胃积热型

  分布颜面、胸背,毛囊炎性丘疹增多,基底潮红,有脓疱,多伴有口干渴、口臭、心烦、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治疗以清热解毒,益肺通腑,可用泻白散合清胃散加减。

  3、 脾胃湿热型

  面部油腻,颜面与胸背粉刺、红丘疹、结节或脓疱,伴口臭口苦、大便粘滞、尿赤、白带多、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数。治疗以清利湿热通腑为主,可用茵陈蒿汤加减。

  4、 肝经郁热型

  皮疹多发于面颊两侧,以炎症脓疱、丘疹为主,经前增多,兼见心烦易怒、乳房胀满、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则疏肝解郁清热,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5、 痰湿瘀滞型

  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颜面与胸背结节、囊肿,或遗留疤痕、色素沉着,或呈细小米粒样丘疹隐现于皮下,皮疹暗红或呈皮色,或伴有纳呆。便溏。舌淡胖或暗紫有瘀点,苔薄白,脉滑。治宜除湿化痰,活血散结,以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6、 阳郁寒凝证

  面部多发暗红丘疹、结节、囊肿,少数新疹肿痛明显,或下半身怕冷,手足不温,食后腹胀。易困倦,面色晦暗,大便稀溏,口干喜热饮,舌暗紫或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弱。治以温阳解郁、通络解毒为主,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7、 肝肾阴虚型

  丘疹多发于口周或下颌。女性月经前加重,或伴月经不调、痛经。多见于中年女性,反复发作。治宜滋养肝肾、调摄冲任为主,方用二至九加减。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痤疮的发病症状具体有哪些呢 
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而且对他们的心理和社交造成的影响非常大,不过普遍在成年之后就会自然减轻,那么大家了解痤疮吗?接下来的内容我们就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