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

    发布时间:2015-01-20   来源:中华康网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其特征为具有剧痒的一过性、局限性、水肿性,且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等症状。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常见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食物:进食某些食物,特别是含蛋白质丰富物品,如鱼

  (鳕鱼)、虾、蟹、牛奶、核桃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皮肤科陈颖炜

  2 药物:青霉素类、磺胺类、解热镇痛类、疫苗、维生素B等。

  3 感染:寄生虫感染(蛔虫、血吸虫、疟原虫),病毒感染(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细菌感染(齿槽脓疡、扁桃体炎、化脓性乳腺炎、幽门螺杆菌胃病Ⅲ)、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病、癣菌病)等。

  4 吸入物:尘(粉)螨阳性率最高,依次为:屋尘、真菌孢子,动物皮屑、羽毛、挥发性化学品、其他空气传播的过敏原。

  5 内分泌等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白血病、淋巴瘤。

  6 精神因素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可诱发该病。

  7 物理及化学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机械性刺激、某些化学物质进入机体而发病。

  8 其他因素胃运动功能存在一定障碍者。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及遗传因素。

  病因明确(或有可能的)可进行病因治疗,祛除有害因素的吸入、接触、食入及使用;如是药物引起的要禁用该药及慎用类似的药物;如为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所致要进行抗菌、抗真菌、驱虫治疗;如为胃动力减弱引起者应用促进胃动力药物

  治疗。对那些无法避免接触的过敏源,特异性脱敏疗法是惟一的对因治疗。

  对于病因难于发现的患者常采用对症治疗:

  1 抗组胺药物治疗

  (1)H1受体拮抗剂:赛庚啶片、异丙嗪片、安泰乐片、甲喹吩嚷片、脑益嗪片、康犬丽乐片、氯雷他定片、咪唑斯汀片、氮卓斯汀片、氯马斯汀片、赛特赞片、依巴斯

  汀片等;

  (2)H2受体拮抗莉:西米替丁片、雷尼替丁胶囊、法莫替丁片。

  以上抗组胺药物H1、H2受体拮抗剂,往往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应在20 d以上,对顽固者可适当延长时间,并使用递减方法。

  2 钙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溴化钠。

  3 免疫调节剂斯奇康针、转移因子针、卡介菌素针、薄芝片:左旋咪唑片、胸腺肽针、组织胺球蛋白针、白介素针、干扰素针。

  4 应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是以法国科学家DeBroglie的量子物质波理论为基础,通过检测过敏原,将过敏原产生的共振波逆转不同倍数放大后重新输人人体,从而使人体恢复正常(脱敏)。其机制可能为生物共振技术能够消除机体内致敏淋巴细胞的“记忆”,即所谓的变应性印痕,变应性印痕来自变应原与机体的接触,它储存了变应原惟一的生物共振波。

  中医疗法:

  (1)穴位疗法(1)穴位注射:常选穴位有曲池穴、足三里穴、舍谷穴、三阴交穴。常选药物有:转移因子针、斯奇康针、康体多针、维丁胶性钙针、维生索B。:针、曲安奈德针。

  (2)穴位针刺:取曲池、足三里、合谷、三阴交、风池,均行平补、平泻手法留

  针30 rain,针毕取双侧膈俞、血海穴拔火罐。

  (3)穴位埋线:用1号羊肠线剪成约1 cm长,选择双侧曲池、血海、三阴交做线

  头包埋,~天一次,~个月一疗程。

  (4)自血疗法:从患者静脉内抽血5~l0ml,即刻注射于臀部肌肉内。

   

  为了解上海地区慢性荨麻疹发病情况及变态反应原种类,我科曾应用过敏源点刺方法对上海地区8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分析30种常见变态反应原的阳性率,并比较其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的阳性率。

  结果:皮肤点刺试验的总阳性率为49.38%,其中以粉尘螨和屋尘螨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3.38%和37.88%。仅对1种变态反应原有阳性反应者为1.00%。同时对2种或2种以上过敏源有阳性反应者分别占10.25%及38.13%;男女间阳性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上海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变态反应原以粉尘螨和屋尘螨为主;提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接触可能致敏的相应变应原,以降低慢性荨麻疹发病率及复发率。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荨麻疹对人的危害严重吗?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荨麻疹疾病比较常见,很多人对这种疾病很不了解,只知道该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危害是很多的,很多人不清楚,事实上这种疾病对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