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皮肤瘙痒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6-02-12   来源:中华康网   

  中医辨证治疗皮肤瘙痒的方法。生活中皮肤瘙痒是一种非常难缠的皮肤病,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患有此病,危害着很多人的身心健康,中医认为:皮肤瘙痒多属血虚风燥证,但也有兼寒或兼湿,或风寒诱发者,必需辨别清楚,才能准确选方用药。

  1.血虚风燥

  主证:皮肤干燥、脱屑,秋末冬初发病。瘙痒昼轻夜重,心烦难寐,手足心热。皮损干燥、抓痕、血痂。病程较久,情绪波动可加重瘙痒。舌淡苔薄,脉弦细数或弦数。

  治法: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选方:养血润肤饮加减(《外科证治全书》)。

  药物:生熟地各10g、当归10g、黄芪15g、二冬各10g、花粉10g、何首乌10g、白蒺藜10g、防风8g、苦参15g、荆芥8g。

  加减:心烦急躁,难以入睡者加丹皮、栀子、竹叶、莲子心;大便燥结加火麻仁、郁李仁、莱菔子;瘙痒难忍加乌梢蛇、蝉蜕。

  2.风湿蕴阻

  主证:皮损粗糙,肥厚,久治不愈,继发感染或苔藓样变。舌体胖,舌质暗,苔白或腻,脉缓。

  治法:祛风除湿,润肤止痒。

  选方:全虫方加减(《赵炳南经验方》)。

  药物:全虫3g、皂刺10g、猪牙皂角10g、刺蒺藜10g、炒槐花10g、枳壳10g、苦参10g、荆芥8g、蝉蜕5g、咸灵仙10g。

  加减:皮肤抓后渗液,胃纳呆滞者加法夏、陈皮、茯苓;四肢酸软,疲乏无力加防杞、桑枝、宣木瓜。

  3.风邪外袭

  主证:皮肤瘙痒,抓痕明显。风寒痒风则遇寒痒剧,得热减轻,或感恶寒,苔薄白,脉浮紧;风热痒风则遇热痒剧,稍凉减轻,或有身热,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散风邪为主。

  选方:桂枝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桂枝10g后下、芍药10g、生姜5片、炙甘草5g、大枣5个、羌活10g、由蒺藜12g、荆芥穗8g。

  加减:恶寒发热重,加麻黄、防风;热重不恶寒,加生石膏、黄芩、蒲公英、栀子等。

  上述就是介绍治疗皮肤瘙痒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如还有相关问题欢迎登陆站查询,祝您早日康复。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皮肤瘙痒影响寿命吗 
皮肤搔痒在出现后,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身体,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出现,而且要注意全面进行调理,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发病因素,并且要注意合理的进行诊断,出现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