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防沙眼的措施

    发布时间:2016-02-09   来源:中华康网   

  沙眼在眼病中的病发率相当的高,非常的多的儿童会受到沙眼的危害,也因此影响了患儿的健康,大家必须要正确的了解沙眼疾病的知识,而且要进行一些关于沙眼的预防工作,在这里为朋友们介绍一下预防沙眼的办法会是什么呢。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通过接触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眼结膜病。在幼儿园里,发生的沙眼多为轻度,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常常被大人所忽视。早期眼部感觉发痒或有异物感,眼眵增多,上睑结膜肿胀、充血,有滤泡和乳头,使结膜面变得粗糙模糊,随着病程的发展和加重,结膜上出现疤痕,眼睑内翻,倒睫,刺激角膜引起疼痛、怕光、眼睛睁不开等刺激症状。角膜受损而发生溃疡时,眼部疼痛加剧,视力下降,更严重时,可使眼泪分泌减少或无泪,造成眼干燥,角膜全混而失明。在集体环境中,重在预防。幼儿园应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清洁、消毒、隔离制度、杜绝沙眼在幼儿园里的传播和流行。通过保教人员、幼儿及家长的努力配合,沙眼是可以预防的。

  防止交叉感染,对已发现沙眼的幼儿应及时的治疗,患儿的毛巾、脸盆、被褥专人使用。幼儿的被褥定时清洗,翻晒。幼儿的毛巾、擦手巾、手帕、汗巾等,做到一具一用一清洁一消毒。注意个人卫生,对幼儿进行用眼卫生教育,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督促检查。幼儿勤洗手,不随便用手揉擦眼睛。幼儿勤更衣,每天换一条干净手帕。幼儿不要随意使用其他小朋友的手巾、手帕、脸盆等物品。沙眼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小儿时期的发病并非罕见,其患儿是以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内的儿童多见,往往造成流行。

  患儿的传播感染,是小儿共同使用公用的脸盆和毛巾洗手、洗脸而被传染。沙眼的病毒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称为衣原体。初被感染的患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经发现已转变成慢性期。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患儿可发生眼睑内翻倒睫,视力障碍,继而失明。同时还能引起沙眼性结膜炎、泪道阻塞或慢性泪囊炎等并发症。因此,年轻的父母和医师们,应加以警惕和注意,争取尽早诊治,避免不良后果发生。医学研究表明,沙眼患儿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但可通过仔细观察。

  在沙眼病流行期间,患儿在人群密集的场合中生活,并使用过公用脸盆和毛巾,感到眼内有摩擦感、痒感或有少许分泌物,继而有见风流泪、怕光、眼疼、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和伴有分泌物时,应考虑孩子已患了沙眼,可去医院请医生检查治疗。对于长期沙眼、结膜炎患者来说,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议:流水洗脸;毛巾定期消毒;避免脏手揉眼;适当使用抗生素眼液点眼;清淡饮食,少食辛辣食物;适当热敷眼部;定时清洁睑缘(睑板腺开口处)。

  朋友们认识这些知识之后,了解到了儿童沙眼疾病的预防办法有哪些了,沙眼在眼病中特别的多见,危害性也是极其严重的,它的出现会给患儿眼部的健康带来了相当多的侵害,所以说我们需要重视沙眼的出现,清楚的去了解该病的预防办法。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说说沙眼 
沙眼是一种很容易感染的眼科疾病,但是很多人患上这种病之后,都不了解是什么样的疾病,然而也不会主动进行治疗,专家指出,这种病有着很严重的危害性,如果没有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