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斜视的再次手术

    发布时间:2015-04-20   来源:中华康网   

    正常人双眼位置对称,视线平行,运动和注视高度协调;而且终生保持。

这种状态的保持需要眼球、眼眶、眼外肌及其周围的筋膜发育正常,并且依赖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度协调来完成。

    正位眼的维持并不仅仅是眼外肌在起作用,重要的是大脑皮层的视觉反射。而医生只能通过调整眼外肌来完成斜视的手术。所以斜视手术要保持100%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是不现实的。任何斜视专家都毫不例外。工作室眼科李永亮

    中外眼科专家把手术后存在正负8三棱镜度以内的斜视度作为治愈的标准。既可以不影响外观又可以满足双眼视觉发育的要求。

   优秀的斜视专家一次性手术的正位率可以高达80-90%左右,也就是说他可以一次性手术使近90%的病人获得理想的矫正效果;少数可能存在欠矫或者过矫的可能。但这些病例仍然可以通过再次手术获得理想的矫正。

    医生在不断的努力提高一次性手术的正位率,但始终无法达到一次性的100%,需要病人以及家长尊重科学,正确理解斜视的再次手术。

                    如何理解斜视手术的欠矫和过矫以及再次手术哪

1.       部分特殊类型斜视发病机理不明,表现形式多变,而且神经支配异常和肌肉发育异常并存;患者对手术的反应难以预测。为争取较好的手术结果医生可能有计划的分次手术。

2.       部分斜视病情复杂,多种斜视并存(水平、垂直甚至旋转);如果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需要对多条眼外肌进行调整,而人眼对于一次性手术所涉及的肌肉条数是有耐受限度的(在一只眼上同时施行的眼外肌直肌不能超过两条),超过则容易引起眼前节的缺血威胁到眼球的安全。医生从手术的安全性考虑也会把手术分解成两次或以上来完成。

3.       为了双眼视觉发育的目的,发病较早的斜视儿童需要早期手术;这部分手术都要在全麻下施行。但儿童对于检查的配合和理解能力不同,发育上也存在差异,同样的手术量会出现不同的手术反应;而且全麻状态使手术效果无法观察调整;这使医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控制手术效果,二次手术的机率较局麻为高。

4.       对于大多数常见的斜视手术病例,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很高,但少数病例由于神经支配和肌肉力量方面的发育差异仍然存在欠矫或者过矫的可能。内斜手术后出现外斜或外斜视手术后出现内斜视我们称之为手术过矫;内或外斜视斜视手术后仍然残留原方向的斜视度称之为手术欠矫。欠矫或者过矫的病例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斜视度稳定后可以通过再次手术解决。

5.       有些病例手术后近期效果很好,随着时间的延长斜视度出现变化,这种远期的眼位变化是医生无法调控的;其原因往往是病人的视觉反射存在缺陷,中枢对眼位的控制存在异常;或者在发育过程中神经支配反面和解剖结构方面发生了变化所致。如果斜视变化明显而且影响外观或者视功能的行使也需要再次手术解决。

6.       屈光状态的变化:屈光状态和眼位关系密切,特别是远视和内斜的关系尤其密切;在7岁以前儿童的屈光状态可以存在波动性变化,如果远视度数出现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而眼镜的调整又不及时,可以出现新的内斜视或者外斜视。

7.       新情况的出现:部分病例存在斜视手术的历史,而且手术保持满意的效果;但是由于新情况的出现如神经的炎症、脑供血的不足、大脑或眼眶的肿瘤、内分泌性疾病等可能影响眼外肌的功能出现新的斜视。这种新出现的斜视与原来的斜视历史没有任何联系。

    总之,斜视的手术成功率很高,手术创伤很小也非常安全;但是少数病人存在眼位变化和欠矫或者过矫的可能。现实中这种病例属于少数,但没一个病人都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对于欠矫或者过矫以及远期的眼位变化通过再次手术仍然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我们要对斜视的矫正效果充满信心,通过医生和病人的共同努力几乎所有的斜视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矫正。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斜视儿童的症状 
我们都知道,斜视好发于儿童,很多家长不了解斜视会产生的症状,因此不能早期发现孩子的疾病,下面中华康网为大家介绍斜视儿童的症状。1.眼位偏斜:有时父母不宜发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