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我们知道是目前癌症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而且很多患有这种疾病的大多数婴儿。为什么有很多婴儿容易患有大肠癌。为了帮助大家解决疑问,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下文来具体了解一下患有大肠癌都有哪些症状。
大肠癌有何症状
大肠癌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生长的部位、癌肿的大小及病期的早晚。我们可以大致将大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右半结肠,二是左半结肠,三是直肠。右半结肠内粪便水分较多,此时大便为粪汤样,到了左半结肠,粪便开始变为半固体状。直肠大约1518厘米长,粪便到达直肠,已接近成形,并刺激周围的神经和排便肌群产生便意。所以,当大肠癌开始生长,癌肿直径小于0.5厘米时,无论生长在什么部位都几乎无症状。但随着肿瘤长大,侵及周围正常组织、血管和神经时,则出现一系列症状。
右半结肠癌的特征
粪便在右半结肠时仍呈现半流动的稀糊状,因此不易出现由粪便摩擦癌灶而引起的出血症状,往往是由于癌灶的坏死、脱落而引起的出血,但由于盲肠和升结肠的细小蠕动,使血和稀糊状的粪便均匀混合,肉眼不易察觉。由于长期的慢性失血,而且又无明显的大便习惯改变,患者往往因为贫血而就医。有资料表明,22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中,58.8%的患者血色素低于10克。随着癌肿的增大,右侧腹痛可以摸到腹部肿块,这类情况约占就诊症状的79.1%。同时,肿瘤侵及肠壁可以引起隐痛,甚至引起肠周炎,疼痛则会逐渐加重。如果出现阵发性腹痛,则常常是伴有梗阻症状,但右半结肠癌最常见的症状是贫血、腹块和腹痛,钡剂灌肠造影显示肠壁僵硬,充盈缺损。
左半结肠癌的特征
随着粪便从右半结肠进入左半结肠,由于水分的再吸收,大便由稀糊状逐渐成为固体,因而由大便摩擦引起便血的情况在左半结肠癌病例中远较右半结肠癌病例多见。由于左半结肠癌的肉眼可见的便血症状促使患者及时就医,故而长期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就不如右半结肠癌患者突出。同样,226例左半结肠癌患者,血色素低于10克的患者仅为38%。同时,肠梗阻引起的阵发性腹痛,左侧结肠癌也比右侧结肠癌多见,有报告认为大约多出8倍。这主要是由于粪便干结成形,难以通过癌肿所致。所以,便血和肠梗阻是左半结肠癌的主要表现。
直肠癌的特征
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约占大肠癌病人的70%以上,直肠癌亦占全部大肠癌病人的一半以上。由于病灶较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及排便习惯改变。便血占直肠癌的90%,多为鲜血和暗红色血液,与大便不混,系肿瘤坏死脱落形成溃疡面后的渗血。大量出血者罕见。由于病灶刺激肠道而产生大便次数增多,多者每日可达十数次或数十次。因此,直肠癌常被当作慢性菌痢或痔疮而误诊。
温馨提示,通过阅读上文可知大肠癌的发病主要与我们的饮食及其环境的卫生,还有一些有遗传因素及种族原因影响。由此可见,引起大肠癌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大肠癌的措施。合理膳食适当的运动。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