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脑梗塞(缺血性脑中风)

    发布时间:2015-01-22   来源:中华康网   

  

  脑血管意外目前是主要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可导致失语、瘫痪、失明等,严重限制人的生活。中风一旦发生,70%~80%导致严重致残或死亡 。50%~70%的中风患者存在血管外科能够治疗的颅外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疾病。

   

  中风的致病因素:

  1、高危人群: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孙蓬

  2、吸烟

  3、长期大量饮酒

  4、心里因素:怒、喜、思、悲、恐

  5、劳累:用脑过度或劳累过度

  6、气候:气温过高或天气骤然变化

  7、饮食不节:贪吃、多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

   

  病因分类:

  常见的颈动脉疾病的病因:动脉粥硬化,放疗,肌纤维发育不良,动脉炎。

  常见的椎动脉疾病的病因:

  1、血栓栓塞机制:心脏源性(心律不齐)。供应基底动脉的动脉。来源于动脉夹层的栓子或血液的高凝状态。

  2、血液动力学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外压,外伤,血管炎性疾病(大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放射性动脉炎),肌纤维异常增生症。

   

  按照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分类:

  1、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近端病变(50%)

  2、椎动脉病变(20%)

  3、左侧锁骨下动脉(10%~15%)

  4、无名动脉及右侧锁骨下动脉(15%)

   

  其他原因:

  1、心源性栓子

  2、异位栓子,颅内来源栓子

  3、血液学因素,例如:高凝状态

  4、恶性肿瘤

  5、动脉炎

  6、肌纤维发育不良

  7、颈动脉夹层

  8、创伤

  9、放射性动脉炎

   

   

  产生神经功能障碍的机制:(1)动脉栓子;(2)低灌注,特别是伴有多发血管阻塞疾病;(3)伴血栓形成的动脉闭塞疾病;(4)颅内出血。

   

  推荐自我检查:

  1、对着镜子微笑时,如果两边的嘴角不对称了,说明发生了面瘫。

  2、双手平放于胸前,如果有一只手下垂,说明肢体出现了偏瘫。

  3、说一段熟悉的故事,如果现在说不出来了,或是找不到词了,说明出现了语言障碍。

   

  中风先兆:

  1、突然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或无力

  2、突然出现语言障碍

  3、突然头晕

  4、突然看不清东西

  5、出现持续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

  6、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

  7、哈欠突然增多

  8、突然出现呛咳、吞咽困难、疲倦、嗜睡、耳鸣等

   

  预防措施:

  1、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血粘度等,并及时治疗。

  2、正确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血液高凝状态、心脏瓣膜病、高血小板聚集。

  3、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饱食,饮食中宜低盐、低脂、低糖,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与蛋白质饮食,适当补钙,减少动物脂肪摄入。戒烟,限酒。适度锻炼,控制体重。生活规律,劳逸适度,心情舒畅,心里平衡。

   

  根据症状判断发病部位:

  ß  前症状(半球系症状):

  单眼失明或黑,对侧单侧肢体无力、麻木,语言障碍等。

  颈动脉疾病的症状:一过性黑蒙;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脑血管意外。

   

  ß  后症状(椎基底系症状):

  1、共济失调、失语、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

  2、眩晕、复视、头痛

  3、窃血症:患肢疼痛、麻木、乏力,血压差

  椎动脉疾病的症状:   头昏眼花、眩晕、后脑部疼痛、晕厥发作史、耳鸣或耳聋、记忆力下降、复视、步态不稳、站立不能、感觉异常、双侧麻木和肢体无力等。

   

   

  描述脑缺血综合征的术语: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持续时间少于24h的脑神经功能障碍。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持续时间大于24h,但可在儿天内完全缓解。

   

  3、脑血管意外(CVA)或急性卒中:是一种稳定性神经功能障碍,经过长时间才能逐步改善。

   

  4、渐增强的TIA:神经系统症状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症状并不恶化。

   

  5、进展期卒中: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发作后神经功能不能恢复到上一次发作的水平。

   

  6、一过性黑蒙指短暂(几分钟或几小时)的单眼失明:常由于短暂缺血造成。临床表现就像越过眼前的阴影。

   

  7、Hollenhorst斑是视网膜血管上明亮的黄色胆固醇斑,其栓子来自颈动脉分叉。说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十分脆弱;在手术治疗时可出现其他自发性微栓子。

   

  诊治原则:掌握相关症状,颈部听诊杂音,及时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及头颅CT检查,或颈部及头颅血管CTA检查。

  颈部听诊:在患者的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听诊,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它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体征,颈动脉杂音提示心脏事件和神经意外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但是严重的颈内动脉狭窄,血流减少杂音可消失。

  对颈部杂音者应做血管多普勒超声进行初步检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自然病程:严重狭窄病人(>70%),24个月内同侧卒中的危险性为26%。危险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成正比例增加,最轻微狭窄病人(<30%)同侧卒中的危险3年为1%。

   

     

  治疗方法:

   

  1、口服阿司匹林。乙酸水杨酸(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作用于血小板,减少TIA和卒中的发生。

   

  2、狭窄在70%以上有症状的颈动脉疾病病人,有强烈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术。手术可使2年内卒中发生率减少17%。对狭窄在30%~70%,伴有症状病人的手术指征尚未明确。对狭窄在30%以下有症状病人,仅推荐服用阿司匹林。

   

  3、无症状病人,如颈动脉狭窄在60%以上,且为血管造影证实后,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用阿司匹林,与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人相比,5年卒中危险减少6%,无症状颈动脉疾病患者在以下情况时可行内膜切除术:① 希望病人生存3年以上;② 术后卒中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低于3%。

   

  4、颈动脉完全阻塞患者,目前有学者认为进行开放手术,开通血管,对患者是有益的。但是专用手术器械在国内尚未普及。

   

  5、主动脉弓部各分支开口病变、椎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可以采用血管架桥或腔内微创技术。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羊羔疯的前兆症状有哪些 
很多比较顽固的疾病在它的发病之初治疗都是相对较容易的,只不过疾病的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大家忽视,了解相关疾病的早期发病症状,在发病早期及早地识别疾病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