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医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陶振洲 主任医师
胆囊切除术后,人体储存和释放胆汁的过程受到一定影响,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脂肪泻等胃肠道疾病。此类患者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腹泻情况。胆囊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为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并且将胆汁进行浓缩。当人体摄入食物时,胆囊收缩释放胆汁,从而消化脂肪。
当胆囊切除后,人体摄入过度脂肪后,由于缺乏胆汁参与脂肪消化和分解,可出现腹泻或脂肪泻。同时因为没有胆囊的储存功能,肝脏分泌胆汁后直接进入肠道,可导致肠道细菌菌群平衡紊乱,引起患者出现腹痛或腹泻等肠炎症状。长期以往可导致患者胃肠道功能变差,影响胃肠消化功能,甚至引起胆汁反流。目前有研究显示,失去胆囊后的胆汁进入肠道,在空腹情况下,胆汁会影响肠道内细菌,可引起结肠癌。但该研究并未得到大数据支持,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27413时长01:41
浙江省人民医院
12287时长01:36
北大人民医院
57067时长01:43
福建协和医院
31403时长01:46
新华医院
41465时长02:14
达州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