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医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彭涛 副主任医师
慢性肾炎又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容易出现血中白蛋白的降低,如果慢性肾炎患者出现血中白蛋白的降低,意味着肾炎可能加重,这种情况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肾脏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出现损害,从而使血液中的蛋白质,特别是白蛋白,通过通透性增加的肾小球基底膜漏出体外,在尿液中表现出来。如果尿中的蛋白质比较少,没有达到肾病综合征的水平,称为肾炎综合征。如果达到3.5g/24h及其以上,就称为肾病综合征。这时尿液中的蛋白质增加以后,出现血中蛋白质的降低,就提示肾病综合征出现或者出现复发。所以对于慢性肾炎患者,血中的白蛋白降低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2个必要条件之一,一个是血中的白蛋白低于30g/L,另一个就是尿中的蛋白质>3.5g/24h。慢性肾炎患者血中白蛋白降低时,需要做肾穿刺活检来明确病理类型,明确病理类型才能进行更加针对性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特别是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可以同时服用某些中成类药物对症治疗。

72965时长01:18
武大中南医院
96974时长01:44
山大齐鲁医院
71762时长01:48
福建协和医院
41862时长01:47
太原中心医院
11725时长01:52
湘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