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医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周恒 副主任医师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引起出血风险,但不一定会出血,出血风险总体较小。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A2形成,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动脉血栓作用,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较为重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基本均需使用阿司匹林类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所以有适应症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但所有抗血栓药物均存在一定出血风险。因为血栓不仅是有害物质,在生理情况下血栓有其作用,比如出现创伤破口后,会在创伤处形成急性血栓,对出血起到控制作用。但抗血栓药物并不会区分生理性血栓和病理性血栓,所以会存在一定出血风险。总体而言,阿司匹林经过多年临床实践验证,出血风险较小,有适应症的患者需坚持服用,但需注意有无消化道及皮下黏膜大片出血,如果没有则不用担心。若出现大量出血,患者需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34745时长01:55
北京医院
46597时长02:17
北京安贞医院
74449时长01:47
武大中南医院
59958时长01:54
北大一院
26515时长01:51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