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医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汤忠祝 副主任医师
通常应用B超、CT、磁共振等检查较多,具体表现如下:
1、B超:小肝癌表现为低回声,较大多数为混合回声,肿瘤类的脂肪变性可能会产生强回声,而肝脏超声造影提示肿瘤血管较丰富;
2、CT:肝细胞肝癌在CT检查中有较特征性表现,平扫期肝脏肿块为低密度性,动脉期肝细胞病灶强化较明显,表现为高密度灶。门脉期时造影剂病灶密度低于肝脏,称之为快进快出表现,如果为门静脉癌栓诊断可更加准确;
3、磁共振:可观察到肿块表现与CT相似,中晚期肝细胞癌在T1表现为稍低密度信号,肿瘤出血或脂肪变性表现为高密度信号。坏死囊变会出现低信号灶,在T2肿瘤表现呈高信号,如果脂肪抑制肿块会表现为更为清楚的稍高信号。如果门静脉扩张可观察到其中软组织肿块,同时也可观察到腹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征象;
4、其他检查:应用较多的为肿瘤血管DSA检查、PET-CT、PET-MRI。PET-CT、PET-MRI是在CT或者磁共振的影像学诊断基础上观察到肿瘤代谢改变,通常可观察到代谢活性较高,可更加准确诊断肝细胞肝癌。

48416时长01:57
河北医大第四医院
25280时长01:35
广中医深圳医院
26263时长01:54
重庆市肿瘤医院
41392时长01:34
浙江省肿瘤医院
48403时长02:18
浙江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