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医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血小板减少,免疫机制是主要原因,但治疗药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类:
1、羊胎素为代表的口服升血小板药物,作用很温和,一般用在病人血小板降低不是很明显,但是主观心理压力比较大的情况;
2、激素类药物,一般诊断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别是血小板在 (20-30)×10^9/L甚至低于该水平,要给予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干预,80%的病人对糖皮质激素的药物治疗有效;
3、促血小板生成素,包括皮下注射的促血小板生成素,还有口服内源性的促血小板生成素的受体激动剂,具有升血小板作用;
4、除此之外,对紧急的情况,必要时通过输入血小板,提升血小板的水平。
但是具体采取的措施治疗,要根据病人具体的疾病的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35192时长02:19
			
			五邑中医院  
		
45662时长01:13
			
			河南省人民医院  
		
29535时长02:19
			
			北京东方医院  
		
43731时长01:21
			
			海口市人民医院  
		
53455时长01:44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