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医生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张全爱 副主任医师
宫血属于中医崩证的范畴,针灸治疗崩证理论依据主要取之于脾统血、肝藏血。所以临床中肝经和脾经穴位最为常用。
在大拇趾靠内侧缘距趾甲角0.1寸的位置称为隐白穴,通过艾灸或针刺来治疗,即使用针刺时用细针浅刺一下,轻轻捻转,局部出现刺痛后向上进行传导。灸法常用麦粒灸,一般灸8-10分钟左右。这两种方法对于宫血的治疗都有效。血海在大腿内侧,髌底上缘2寸位置,这两个穴位都是脾经的血之大海,管控血液循行。肝经穴位即太冲,主管女性月经,也称为太冲脉。太冲脉在冲盛阶段后,女性正常月经来潮,若冲脉出现异常,则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通过针刺太冲穴位,达到解决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目的。所以在临床中选择肝经和脾经,如隐白、血海、太冲来治疗宫血,非常有效。

57520时长02:02
北大人民医院
44381时长02:33
浙江省中山医院
30657时长02:00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34552时长01:25
北中医深圳医院
79910时长01:38
五邑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