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温度骤降了不少,爸爸妈妈又开始操心宝宝保暖的事情了~秋季是季节交替的时候,气温不恒定,一天中温差较大,孩子活动量大,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小孩,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非常容易出现早晚受凉、中午受热等情况,儿童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弱,从而引发发烧、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如果抵抗力差或者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气管炎、肺炎。
宝宝如何才能招架得住突如其来的冷空气?宝宝保暖要注意哪些问题?
1、头颈部一岁一下的宝宝由于头发还不多,在室外寒风会容易侵袭到宝宝的头部,便会引发受寒感冒。
保暖贴士:因此,在外出时,宝宝应该有一顶自己的保暖的帽子,护住头部的温度。颈部也是需要保护的部位,外出时还需要给宝宝护住颈部,妈妈可以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围巾,或者高领的衣服保护宝宝的颈部。
2、腹部一两岁的孩子多肚腩大大,裤子容易往下滑;而在爬行、父母抱、做游戏等过程中,孩子的上衣可能被撩上至胸腹部。小肚子受凉易损伤宝宝脾胃功能,发生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所以要做好小肚子的保暖。
保暖贴士:天冷时给宝宝24小时戴上肚兜,是保持温暖的好方法。睡觉的时候如果怕宝宝容易蹬被子使肚子着凉,妈妈不妨把宝宝放在睡袋里,这样就暖和多了。另外,内衣也是宝宝保暖必备的单品哦!
3、背部背部保暖不要过度,如果因为穿得太多而使背部出汗,反而容易受风,引起感冒。所以,根据宝宝背部冷热决定穿衣是妈妈们需学会的穿衣法则。
保暖贴士:天冷的时候,在宝宝进行运动之前,给宝宝后背垫上一块吸水性好的薄毛巾,宝宝运动中产生的汗液,都会吸收到毛巾中。
4、足部要知道宝宝脚的表面脂肪很少,保温能力很差,做好宝宝双脚的保暖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双脚保暖:很多家长还错误地认为宝宝的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但是袜子厚但不吸汗,很容易潮湿,大量的水分会挤掉袜子纤维中的空气,由于少了空气这种极好的隔热体,袜子潮湿时就会使宝宝的脚底发凉,反射性地引起唿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患上感冒。
5、手部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如果手着凉,极易导致全身供血不足,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唿吸道黏膜血管收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降低,引发唿吸道感染。
保暖贴士:经常给宝宝搓手能够加速血液循环,能使宝宝双手变得更暖和。
冬季防病贴士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想解大便又解不出的感觉)、脓血样大便,伴有发热。中毒型菌痢急性发作时,可出现高热、抽搐、休克、唿吸衰竭等症状。
预防措施:预防的关键是防止“病从口入”。应注意饮食卫生、积极灭蝇、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要培养宝宝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类蔬菜瓜果、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等卫生习惯。
秋季腹泻
腹泻通常起病急,发热常在38℃~39℃,发病初期常伴有呕吐、腹痛的症状,大便次数增多,甚至一天几十次,为水样或蛋花样,大一点的小儿可感觉到解大便时呈喷射状。一般粪便没有特殊腥臭味,也没有黏液脓血。由于频繁的腹泻以及呕吐、食欲不振,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
预防措施:秋季腹泻是通过粪便传染的,预防的方法同细菌性痢疾。
感冒
一天之中温差较大,往往是早晚凉爽,中午闷热,如果不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会造成凉热不均,易患感冒。
预防措施:主要是注意天气冷暖变化,穿衣要根据气温加减,既要注意保暖,又要避免因过热出汗而着凉感冒。同时应结合宝宝活动量的大小,及时适当地增减衣服。平时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鼻出血
气候干燥,小儿的鼻腔黏膜薄嫩,浅表血管丰富,容易因干裂或挖鼻孔而导致鼻出血。
预防措施:多给宝宝吃一些梨、藕等有润燥功效的蔬果,还可以在鼻腔内壁涂抹一些金霉素、红霉素软膏,保持局部黏膜润滑,防止干裂出血。
虫咬性皮炎
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可引起叮咬处皮肤的不同反应。一般为红色水肿性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疱,黄豆大小,好发于暴露部位和腰的周围。
预防措施: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开蚊虫聚集的地方;外出旅游或在接近草木的地方游玩时,尽量减少暴露部位,穿长衫长裤,必要时扎住裤管;涂抹一些防蚊虫叮咬的药膏、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