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抑郁症?

39岁

       2006-01-28 16:43      浏览9491次
    病情描述:
    BR>五年前出现严重失眠头晕无力胸闷气短心悸怕吵,吃饭吞咽,说话都要匀足了气息,很辛苦.半夜心跳过速惊恐感到自己的面部肌肉都哆嗦的不能控制,做恶梦,有一次趴在床上忽然感到自己不行了,一会又好了常感到眼前的物品在晃动.懒得运动,甚至不能看书看电视,就觉得好累好累.半夜难受时,我常想快死了吧,但是想到父母年迈,还需要我照顾晚年,女儿尚幼,还需要我抚养和教育,我现在这种不能自顾的状况怎么行?我死了他们怎么办?我一定要克服现在的状况,好起来!责任成为我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到医院测过血压,做过心电图,做过胸透,查过颈椎,都正常,看过中医,吃过中药,无效.后人推荐去看神经科,医生说是抑郁和焦虑,开了点西药,后来自己多方看书上网查资料,觉得自己应该是抑郁症.吃了一些中药,症状似乎有所减轻,比如惊恐的症状已经消失了,睡眠改善,能看书上课.只要不太累,别感冒.,别生气,工作生活一切还是可以的.但是,由于工作压力一直比较大,去年又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很生气,想起来就气得心都哆嗦,吃过一些中药后,心悸症状几乎消失.了,但身心状况明显不好,容易激动,爱生气,急噪,易哭,感觉悲观失望,自悲,不爱展示自己,懒,不爱做饭,不爱与人主动交流,胸闷气短,嗳气,不消化,感觉上班是种痛苦,最好在家呆着,安静平和.我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病,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还是抑郁症,我该吃什么药? 哪位专家能为我指点迷津,救我于水火? 目前一般情况:不爱上班,喜欢呆在家里,过松散自由的生活.易生气急噪易受激惹,悲观,嗳气,消化不好。生气后胸闷症状加重.病史:前面已经说了,请您参照. 第一次问题补充:在认为自己患了抑郁症后,我坚持运动,反正睡不着,就每天四五点钟起床到户外行走,每天晚上也出去行走,走得两腿都没劲了再回家睡觉.那时有求生的欲望在支撑.可现在,我一想到自己几年里付出了所有的自尊热情信任,换来的是羞辱欺骗和失败,真的痛苦无望,感到自己很无能,我经常想去杀人和自杀,我经常无人时痛苦失声.我甚至想请长假不上班了,可又不知该怎么给单位领导说.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组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失调的症候群。常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失调症状,这些症状往往集中在某一脏器或器官,组织结构上并无相应病理变化,因而常依据出现症状的器官而被诊断为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神经性尿频等。 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生物因素包括躯体因素和性格因素,躯体因素如体质虚弱、易疲劳、易患病,性格方面有内向、消极、情绪易波动、情绪反应持久、耐受力差等;心理社会因素常有长期精神紧张、压抑或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如家庭纠纷、事业挫折、人际关系紧张、生活或工作中存在压力或困难等。心理社会因素与生物因素综合致病,引起大脑皮层机能紊乱,进而引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本病症状多种多样,因人而异。既可以表现为某一脏器的症状,又可以兼见多脏器和全身症状。常伴有焦虑、忧郁、心烦、易激动、失眠、头晕、多汗、健忘等神经系统症状。 心脏症状心前区不适、心率加快、心跳加强、早跳、憋气、呼吸不畅,症状常在受惊、情绪激动后首次出现,有濒死感。心电图常表现为STT波改变,疑为“心肌缺血”,但按心肌缺血治疗往往不见效。 胃肠症状咽堵如球、腹部胀满、肠鸣、叹息、食少、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这些症状常在精神紧张、压力过重时发作,并随情绪变化而波动等。 泌尿生殖系症状精神紧张时,尽管积存很少尿液也要排尿,有尿急、尿频、下腹疼痛、夜尿增多、月经不调、痛经、遗精早泄等症。 例如,有这样一位患者,女,43岁,某企业业务主管。半年来头痛、头晕、失眠,阵发胸痛、憋气,经常感到咽部有异物感,打嗝不止,胃部不适,腹胀及腹泻,总是担心自己得了什么病,四处就医没有查出器质性病变。 细心询问其发病前后情况,发现许多问题。第一,她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单位是业务主管,工作压力过大。第二,她性格倔强又内向,不善言辞,夫妻关系时有不谐,在单位的人际关系不理想。第三,孩子学习不好,看别人的孩子得了前几名,自己的孩子排在后边,常心里不是滋味,骂孩子,自己也生气。已经40出头,皱纹悄悄爬上了眼角,心里说不出的惆怅。性格内向,没有什么交流的去处。在这种背景下,她患了一种病,这种病叫“躯体化障碍”。即把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不满转化成了身体的症状,自己却浑然不觉。内科医生称这些症状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神经精神科医生则从背景和病因上分析,给了其“躯体化障碍”病名,且被国际疾病分类所引用。 在中医学看来,情志不舒造成气血不调,气血不能滋养脑及五官九窍,则瘀痛之象可以发生在任何脏器。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医心理学就是针对情志、气血、体力而进行有氧针灸、中药、激光、心理治疗等综合疗法,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师毅冰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7080
    2006-01-28 16:51
向TA提问

有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