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偏头痛

    发布时间:2016-05-09   来源:中华康网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对光或声音刺激敏感。儿童期典型偏头痛发病率约为2%~5%。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

  一、诊断

  (一)病史

  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及细致的全身体格检查。

  (二)临床表现

  1.头痛:开始时为一侧额、颞部、眶上或眶后搏动性疼痛,可扩展到半侧头部或上颈部。可伴或不伴先兆。

  2.先兆症状:在发作前有以下1个或1个以上的先兆:偏侧视觉障碍;偏身感觉异常或麻木;偏身力弱;或失语或难以分类的语言障碍。

  3.伴随症状:在先兆结束至头痛开始之间,有情绪、思维或语言障碍、躯体症状、偏身麻木、轻偏瘫、无力等。头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畏光、怕声或有嗅觉过敏。幼儿仅表现为哭闹不安、呕吐、拍头、抓发、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有的患儿伴眼部肌肉不全或完全麻痹。

  4.偏头痛等位症:即有偏头痛相似的间期,呈周期性发作的症状,如只有先兆,没有头痛;儿童良性发作性眩晕;腹型偏头痛;周期性呕吐等。

  5.分型:

  (1)典型偏头痛

  (2)普通型偏头痛

  (3)眼肌瘫痪型偏头痛

  (4)偏瘫型偏头痛

  (5)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6)偏头痛等位症

  (三)辅助检查

  1.脑电图:可出现阵发性、弥漫性慢波,偶可出现棘波。但并无特异性和规律性。

  2.颅超声多普勒(TCD):可见脑血管痉挛或扩张。TCD所见有助于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对血流速度增快者宜选用扩血管药物以缓解动脉痉挛,对血流速度减慢者宜选用缩血管药物,以提高血管的张力,改善脑血循环。

  (四)诊断标准

  目前尚无一致公认的统一诊断标准,经随访观察治疗效果,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头痛,应考虑偏头痛的诊断。1976年Prensky提出以下诊断标准可供参考:

  1.反复发作性头痛,间歇期完全正常,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2.具备以下6条中之3条:

  (1)头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2)偏侧头痛;(3)搏动性或跳动性头痛;(4)短期休息或睡眠后缓解;(5)视觉性、感觉性或运动性先兆;(6)有肯定的家族史。

  二、治疗

  偏头痛治疗分为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发作期治疗的目的是中止病程或缓解头痛,而预防性治疗则是为了减少预期头痛发作的频率及严重程度。

  (一)发作期治疗

  使患儿保持安静卧床,解除心理和精神上的负担、紧张和恐惧。房间光线宜暗。有头部跳痛者可在额颞部冷敷。轻症服用镇痛剂及安定剂如阿斯匹林、磷酸可待因、安定等。也可用氯丙嗪。经治疗多数患儿头痛可缓解。伴恶心、呕吐者用灭吐灵。

  对头痛不缓解有跳痛者或经TCD检查证实为脑血管扩张者可使用下列缩血管药物:

  1. 酒石酸麦角胺(Ergotamine Tartrate):小于7岁者禁用,口服、舌下、胃肠道外或直肠给药。头痛开始时推荐的口服或直肠给药量为l~2mg/次,无效时隔半小时到1小时原量再服1次。极重者皮下注射或肌注,肌注量为0.25~0.5mg,直肠栓剂比口服制剂有效。其副作用包括肌痛、感觉异常、恶心、呕吐,偶见肢体缺血(甚至坏疽)、心绞痛和血栓性静脉炎。

  2. 舒马曲坦(Sumatriptan,英明格):为选择性5―HTID受体激动剂,对脑血管有高度选择性作用,对急性发作有效,起效快。儿童剂量为l~2mg/(kg?次),口服或皮下注射。缺血性心脏病、基底动脉偏头痛为舒马曲坦使用禁忌。本品副作用有注射部位疼痈、麻刺感、皮肤潮红、烧灼和热感。头晕、情绪低落、颈痛和烦躁不安也有发生。对有心绞痛危险性的患儿使用首量舒马曲坦,应作严密监护。

  头痛发作经TCD证实为脑血管痉挛者需选用扩血管药物:

  1.盐酸罂粟碱(papaverine hydrochloride):用于重症偏头痛。本药是非特异性平滑肌松弛剂,能扩张小动脉,改善脑循环,减轻头痛。剂型为片剂30mg ,针剂30mg/ml。成人每次30~60 mg,一日3次口服。小儿每次1.5 mg/kg,一日3次口服,最大量不得超过成人量。重症可用针剂。

  2.地巴唑(Dibazol)成人口服量每次10~20mg,一日3次口服。小儿每次0.5~1 mg/kg,一日3次口服,最大量不得超过成人量。

  3.烟酸(nicotinic acid)预防量婴儿4mg/d,儿童6~12 mg/d,,治疗量为25~50 mg,一日2次口服。必要时可肌注或静脉点滴,1.5mg/kg/d,见效快。

  (二)预防性治疗

  保持生活规律化,合理安排饮食、睡眠、学习及文体活动.少吃含酪氨酸的食品,如巧克力等。偏头痛发作常与高温、潮湿、阴雨天气和气压较低有关。

  可选用以下药物预防。

  1.苯噻啶(Pizotifen):该药是5HT竞争性拮抗剂,也有抗组胺、抗胆碱能及抗缓解肽作用。开始剂量为每晚0.5mg,再隔3~5天后改为1日3次,每次0.5mg,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可达每日3~6mg,连续不超过6个月;或每晚睡前服用1.5mg,连服6个月,然后渐减量。不良反应有嗜睡、乏力、食欲增加,长期服用可有体重增加。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2.甲基麦角酰胺(Methysergide):也是5一HT竞争性拮抗剂。用法为0.5mg,每日1次,3日后增加至0.5mg,每日2次口服,再过3日,增加至lmg,每日3次。可至2~6mg/d。起效后可逐渐减量,以最小有效量维持。用药一般不超过6个月。副作用有恶心、肌痛、腹痛。由于本药副作用较多,渐被苯噻啶取代。

  3.普萘洛尔(Propranolol):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儿童每次0.5~1mg/kg,每日3次,最大量不超过10mg。起始剂量宜小,以防发生中枢性抑制,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哮喘、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服用4~6周无效考虑更换。

  4.氟桂利嗪( flunarizine):是钙通道阻滞剂。年长儿5~10mg睡前服用,较小儿童2.5~5mg。连续口服3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为嗜睡,乏力,胃痛,抑郁。服用2个月未见效果,应停药。

  5.尼莫地平(Nimotop):为钙通道阻滞剂。一般l0mg,每日3次,口服。至少要持续服用3个月以观疗效,不要随便换药。副作用可有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

  6.丙戊酸钠(Va1proic acid,VPA):是抗惊厥药。用法用量及副作用见本章第1节。

  在治疗偏头痛时应注意药物依赖问题,尤其于多年连续应用酒石酸麦角胺或麻醉药的患儿。长期用药,撤药较为复杂。其基本的治疗应该是逐渐撤药和抗忧郁。

  (三)对症治疗

  1.伴恶心、呕吐者用止吐药,如吗丁啉,口服0.3mg/(kg?次)。

  2.止痛可用镇静剂和止痛药:于轻的发作或发作的晚期,用止痛药配合镇静或镇定剂可能有效。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偏头痛的症状表现 
大家都知道偏头疼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内科顽疾,由于患者刚开始没有成分重视该病,从而造成偏头疼越来越严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痛苦,而且发作也越来越频繁。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