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5-07-14   来源:中华康网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有三大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1)控制传染源:经血清学、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后,应立即进行疫情报告,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需住院隔离治疗,最好住院隔离直来,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可不定隔离日期。凡患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人一律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食具或幼儿工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佘为民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较多,又不宜无目的地在人群中普查HBsAg,故控制HBsAg携带者比较困难,这就要求那些知道自己是病毒携带者的人,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和行业卫生,防止自身唾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传染他人。
    HBsAg携带者不能献血,不能担任炊事员、保育员,但可以照常从事其他工作和学习。
    (2)切断HBV传播途径:第一,要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的管理,献血员在每次献血前必须做体格检查,HBsAg阳性者不得献血。血站和生物制品单位应按卫生部《血液制品管理条件》要求,生产和供应血液制品和含人体成分的生物制品,应以灵敏方法检测HBsAg,不得出售和使用HBsAg阳性者制品。
    第二,阻断母婴传播。应将HBsAg列为妇女产前常规检查项目,对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阳性孕妇应设专床分娩,产房所有器械要严格消毒。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可用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蛋白和/或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加以阻断。
    第三,要防止医源性传播,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应加强消毒防护措施,如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器械及用具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等等。
    第四,加强对服务行业的公用茶具、面巾、浴巾和理发、修脚的刀剪等用具坚持一客-用-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合理使用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和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疫苗:主要用于阻断母婴传播和婴幼儿的预防,亦可用于意外针刺者的暴露后预防。
    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可用于阻断母婴儿传播和意外针刺者的暴露后预防。注射时间越早越好,最好暴露24小时内注射,并与乙型肝炎病毒疫苗联合增强免疫。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肝炎影响寿命的长短吗 
我们知道乙肝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乙肝的治疗也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所以乙肝患者都非常担心健康问题。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影响寿命的长短吗?怎么办才好呢?一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