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诊治绝招17 细菌性痢疾(转载)

    发布时间:2015-10-16   来源:中华康网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重者可有惊厥及休克。临床症状轻重悬殊,轻者每能自愈,重者可以致死。

    着凉、疲劳、百日咳、猩红热、麻疹、腮腺炎、营养不良、佝偻病等都可因自身抗病能力或机体免疫力下降而成为菌痢发生的诱因。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季多见。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有哪些症状?

    患者以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及脓血便为主。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急性轻型以婴儿多见,常无热或低热,全身中毒症状较轻,或无明显症状,只见到大便次数每日3-5次,呈稀糊状或水样,带少许粘液无脓血,镜检有少量白细胞,食欲较差,有的伴有恶心、呕吐,病程3-5天;急性重型可见突然起病,高热,体温达39-40℃,甚则出现惊厥,大便每日可达10-30次,开始量较多,后可因摄食量不足或伴呕吐,大便量少或次数减少,甚则伴见脓血,或患儿因腹痛出现哭闹不止、俯卧屈膝。

    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常无低热,食欲差,有时恶心呕吐,粪便中含有大量粘液,但不一定带血,随着病情长期不愈,患儿身体逐渐消瘦,并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如何诊断?

    根据急性发作的腹泻(除外其他原因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有压痛;大便镜检白细胞每高倍视野15个以上,可看到少量红细胞;大便细菌培养阳性,可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

    根据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个月以上,大便有粘液脓性或间歇发生,大便细菌培养阳性,可诊断为慢性细菌性痢疾。

    如何治疗?

    基本方一

    铁苋15克,葛根10克,地锦草10克,早莲草10克,黄连5克,香附6克。

    *腹痛甚,加白芍10克。

    *热甚,加银花12克。

    *呕吐,加半夏6克,竹茹6克。

    *挟表证者,加苏叶3克,荆芥6克,去黄连、旱莲草。

    *腹胀,加山楂10克,术香3克。

    *挟湿,加苍术6克。

    *便稀量多,加车前子10克。

    *大便次数多而量少,加生大黄(另包后下)3克。

    *重度失水,给予补液。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

    基本方二

    附子(先煎)6克,干姜6克,党参10克,白术6克,甘草6克,白蔻仁6克,茯苓10克,木香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山药10克,莲子肉10克。

    *泻痢不止,加肉豆蔻10克,诃子6克,米壳3克。

    *四肢厥冷,腹痛冷痛,加肉桂6克。

    *气短乏力,脱肛下坠者,加炙黄芪15克,柴胡6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用于慢性细菌性痢疾。

    有哪些单验方?

    1.升麻9克,葛根9克,甘草5克(剂量可随年龄、病情适当增减),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2.新鲜地锦草150-200克(干品30-50克),加水400-6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3-4次服用。

    3.苦参60克,木香10克,共研细末,每次用1-2克,温水调糊敷于脐上,用伤湿止痛膏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4.前胡30克,研为细末,每次冲服6克,每日3次。

    5.黄连10克,黄芩10克,槟榔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大黄5克,木香5克,肉桂2克,甘草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特别提示

    1.要供给患儿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吃易消化的食物或流质食物,不宜吃水果和刺激性食物。

    2.生冷食物、瓜果既不利于消化,又削弱胃肠道功能,刺激性食物如泡幕、花椒等食品能刺激胃肠道,促进肠蠕动,应避免进食。

    3.痢疾患者由于消化液损失及分泌减少,油腻食物较难吸收,牛奶、奶粉之类经胃肠道细菌作用可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腹胀、腹痛等症状,应避免进食。

    4.患者常同时伴有营养不良、贫血,合并肠道寄生虫感染等情况,应纠正营养不良及贫血,驱除肠道寄生虫,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注意腹部保暖,可将热水袋放置于腹部,减少胃肠蠕动,减轻腹痛,减少大便次数。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什么是痢疾? 
痢疾,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