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确实可能遗传!

    发布时间:2016-03-23   来源:中华康网   

  张女士有结肠癌家族史,她的父亲就是因为结肠癌去世的,3年前大伯和叔叔先后查出结肠多发性息肉,医生建议他们家族里的其他人都去做肠癌筛查。张女士因为出差在外没时间去,之后也就忘了这事。她认为家里就父亲一人是结肠癌,其他人检查后都没事,也就抱着侥幸心理了。没想到过了两年,她因为肚子疼、便血到医院看病,就查出了结肠癌。此时肿瘤已经转移,手术切除病变段结肠后,又经历了多次化疗,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肠癌的发生确实有遗传因素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

  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存在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七类人群应重点筛查直肠癌

  目前,专家表示,大肠癌的发病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很可能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家族遗传因素、慢性疾病、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

  喜食高脂高蛋白人群。对于肠道而言,水分是必须的。因而,很多人都是由于在饮食重水分及膳食纤维补充不足,而诱发相关肠道疾病。他们主要以高脂肪、高蛋白摄入为主,如动物蛋白、酒精、油炸食品等,因此罹患肠癌的概率明显高于普通人。因为这些高蛋白低纤维食物会影响肠道正常蠕动速度,致使粪便长时间停留肠道内,易产生毒素,长此以往,癌症发生危险较高。

  年龄四十以上人群。其实,癌症可诱发于各种年龄,对于肠癌来说也是如此。但临床病例显示,大约有90%以上患者年龄大于40岁。由此可见,对于该年龄段的人群而言,定期进行直肠筛查很有必要。

  长期便秘便血人群。有数据显示,大概有八成人不知道便血是肠癌的信号。长期便秘可能会导致大便干结,且毒素累积于肠道内,如此循环往复,严重者可诱发便血。专家表示,便血可能是癌前预警。

  相关慢性疾病人群。虽然某些慢性肠道疾病不一定会发展为癌症,但是临床显示,有十年以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而有大肠息肉的患者这种危险性是普通人的22倍。此外,还包括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等肠道疾病。另外,非肠道疾病也可能导致罹患大肠癌风险,如血吸虫病、长期的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的人群。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大约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大肠癌患者可能主要是因为遗传因素所致。如家族中有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患病史的人,其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

  长期精神抑郁的人。工作、学习及生活都可能会造成个人出现精神紧张现象,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抑郁、紧张、焦虑等现象。心理上的这种不适感易诱发生理上的变化,如出现腹痛、腹泻、排便频繁等症状,这些症状被称为“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蠕动不正常正常,排毒功能出现异常,危险性比较高。

  长期熬夜的人群。长期熬夜可以诱发多种疾病,以肠道而言,可致毒素堆积,新陈代谢减慢,长期作用下,有患癌风险。

  由此可见,很多肠道疾病都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而诱发的,对于有上述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而言,一定要做好相关保健,包括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否则危害的就不止是肠道,与其他疾病也息息相关。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家族遗传性结肠癌怎么来预防 
概述:经常坐在办分室的人出现结肠癌的风险要比经常进行运动的人和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明显要高,这是因为我闪长期待在办公桌前久坐,这样我们的肠道蠕动就会减弱,减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