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的现代诊断方法-超声诊断

    发布时间:2016-03-28   来源:中华康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们身边出现了许多急性阑尾炎患者,急性阑尾炎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由于它发作时常伴有剧烈的疼痛感,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今天小编就向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如何利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进行检查,它的具体操作步骤又是如何进行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手术、病理均证实为阑尾炎的患者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4~78岁,平均年龄61岁,合并糖尿病1例,输尿管结石1例。发病时间1h~5天。

  1.2 仪器 使用GELOGIQ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凸阵探头;探头频率范围2~5MHz。

  1.3 检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左斜侧卧位。患者应充盈膀胱,常规进行双肾及输尿管的检查,女性患者检查膀胱、子宫、附件,排除泌尿、妇科系统疾患。男性患者检查膀胱、前列腺等全部泌尿生殖系统。检查时不满足于可解释患者症状的阳性发现(其中1例患者发现右肾积水合并急性阑尾炎)。在患者指定的最疼处做重点检查,局部肠气明显者应加压局部,使肠气被驱逐,使视野更清晰,常规切面未发现阑尾者,从侧腹部进行加压扫查结肠后位阑尾。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ˉx±s表示,行配对计量资料的t检验。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37例患者,其中化脓性阑尾炎25例,伴脓栓性静脉炎3例,伴阑尾粪石2例,1例局部伴有淋巴结肿大,大小约10mm×6mm,淋巴结门消失。坏疽性阑尾炎6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例;亚急性阑尾炎1例;单纯性阑尾炎4例,其中1例合并上消化道穿孔。

  2.2 二维超声显示 病变阑尾的位置多位于右髂窝三角区,末端多指内向三角。依次为盲肠内下位、盆腔位、盲肠后位、盲肠外下位。不随呼吸移动,无肠蠕动,管壁僵硬,探头挤压不被压扁且压痛明显;其中24例与髂腰肌相粘连。形态可呈指状、条状或迂曲的管状,少数为类椭圆型、半环型,坏疽性阑尾炎管样结构消失,形态变形不规则;内部回声: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周边多呈低回声,壁呈双边影,可见纤细的浆膜层,中心可呈无回声,可散在点状高回声。化脓性阑尾炎边界稍模糊,浆膜层连续性尚好,部分病例因渗出与周围粘连,似有浆膜层中断现象,粘膜层厚大部分中断,内部虚实相间,囊区透声差,可见密集点状强回声。例髂窝处有少量不规则的液性暗区。超声所测阑尾长度小于离体标本,统计学有显著性,而内径则与手术标本所见差异 统计学意义不大。

  3 讨论

  正常阑尾内径3~5mm,超声难以显示。即使有高频探头,正常阑尾只有30%可被发现 [1]。当有炎性病变,阑尾充血肿胀时典型的阑尾炎二维图像多能显示,与临床症状和麦氏点压痛相结合,更有助于诊断。

  本组病例资料显示阑尾内径的测值与手术标本,差异性不明显,而阑尾的长度超声和手术测值差异较大,说明阑尾内径较阑尾长度的测量对诊断急性阑尾炎更有价值。阑尾超声测值较手术标本小,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与阑尾的形态有关,解剖上阑尾的游离缘短于阑尾系膜,阑尾均有不同程度的卷曲,以卷曲型和迂曲型为主,本组病例以指状及卷曲型较多,形态的不规则给测量带来误差;二则与阑尾炎性变使周围组织包绕粘连(大网膜),不能全面的显示阑尾的形态有关。

  阑尾位置的判断,超声检查时对病变阑尾位置的判断多依靠右下腹阑尾压痛点,压痛点随阑尾炎尖端之部位而定,并不局限于麦氏点,需引起注意的是压痛敏感的程度随腹壁厚度,阑尾位置深浅,病变范围及病人耐受力而不同,不与病变成正比。如盲肠后位,阑尾位于盲肠后壁与后腹壁腹膜之间,尖端向上延伸,转移痛不明显,位置较深,体征明显。

  阑尾的血供来自阑尾动脉,阑尾动脉是终末动脉,血管痉挛可致组织供血障碍,若血管内血栓形成,则可能出现局限性或整个受区坏死。故一旦感染并发生血运障碍就容易产生坏死或穿孔。所以本组病例彩色多普勒多呈少血供,我们认为,二维图像较彩色多普勒图像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更有指导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及时的接收身体向我们传递的信息,出现症状后要及早检查,及早进行治疗。小编特别提示:千万不要认为急性阑尾炎是小事,否则受伤的只有你自己。望大家且行且珍惜吧。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阑尾炎的死亡率高吗 
针对阑尾炎对寿命的影响,这里介绍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主要的原因是阑尾腔阻塞,细菌的入侵等等。急性阑尾炎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