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有优势

    发布时间:2015-12-28   来源:中华康网   
 典型病例  李女士是一位肝血管瘤患者,左肝和右肝各有一个。她虽没有明显的不适,但近两年来,三次行超声检查,发现这两个肝血管瘤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分别长到了直径6.6厘米和8.3厘米。正当她为接受左右肝血管瘤切除这样一个大手术而焦虑时,医学技术的进步给她带来了福音――两个肝血管瘤通过腹腔镜下射频消融可同时治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肝胆胰脾外科高君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如瘤体较小,无明显症状,可临床随访观察;当生长趋势明显,或瘤体增大到产生临床症状时,则需要积极治疗。   传统治疗 仍有不足   目前,外科、介入科等专业的医师在尝试不同的治疗手段,在治疗时机、手段等方面尚缺乏统一认识。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血管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手术治疗创伤大,只是在肿瘤长到一定程度时才考虑应用。放射治疗可使瘤体缩小,缓解症状,但可造成放射性肝炎、静脉闭塞性疾病等并发症。经肝动脉栓塞术亦可用于治疗巨大及有症状的肝血管瘤,但术后复发率高,且有导致肝内胆管损伤和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难以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射频消融是肝脏恶性肿瘤常用的微创治疗方式,主要原理是通过射频电流产生足够的热量,使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近年来,射频消融被尝试性地应用于治疗肝血管瘤,初步显示了疗效确定、安全性高、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射频治疗 安全有效   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安全性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时,消融目标更为明确,只需要消融肉眼或影像上可见的瘤体部分。其次,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目的是破坏肿瘤血管,缩小肿瘤体积,阻止其进一步生长。在治疗过程中,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可以毫无遗憾地选择遗留部分血管瘤组织。第三,绝大多数肝血管瘤可以通过经皮穿刺或腹腔镜下路径获得治疗,避免开腹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对于肝实质内的肝血管瘤,可首选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而外生性或部分外生性肝血管瘤,通常与胃、肠、胆囊等空腔脏器的关系较为密切,特别是分布于左右肝叶者,更适宜选择腹腔镜路径。当然,对于体积巨大的肝血管瘤,经皮穿刺路径和腹腔镜路径下不易观察或控制出血,宜选用开腹路径。最后,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最多见的并发症是血红蛋白尿。当瘤体大、消融时间长时,更容易发生。其发生机制是消融时产生的热量会对血液中的红细胞有一定破坏。通常在术后3天内消失,无后遗症。   治疗理念 更趋积极   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安全性和微创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肝血管瘤的治疗理念。过去是通过有一定风险的手术切除治疗肝血管瘤这样一种良性肿瘤,会对医生和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临床上倾向于保守地推迟肝血管瘤的治疗,很少积极地开展预防性治疗。其结果通常是病越等越晚,治疗难度越等越大,风险也越等越大。射频消融治疗的微创性和安全性,为积极治疗肝血管瘤降低了医患双方的心理“门槛”,使积极的预防性治疗成为可能。目前看来,如果肝血管瘤的直径大于5厘米,且生长趋势明显时,及时应用射频消融治疗是合理的。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肝血管瘤的定义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自然人群尸检发现率为0.35-7.3%,占肝良性肿瘤的5-20%,...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