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的相关知识

    发布时间:2016-01-02   来源:中华康网   

  脑膜瘤

   

  脑膜瘤(Meningiomas)很常见,占颅内肿瘤的15.31%,仅次于胶质瘤。成年较多,老年与儿童较少,婴幼儿更少。女性稍多于男性。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凡属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皆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尚有异位的脑膜瘤,偶见于颅骨板障、额窦、鼻腔头皮下或颈部,系来自异位的蛛网膜组织,并非转移,脑膜瘤有多发性,约占1%~2%,可多达几十个,散在于同一部位,其中一个大的瘤结节,还有小的肿瘤,大如核桃,小如粟粒,幕上脑膜瘤远多于幕下。此外,脑膜瘤可与胶质瘤、神经纤维瘤同时存在于颅内,也可与血管瘤并存。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姚国杰

  病因

  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

  好发部位

  依次为:①矢状窦约占50% ②鞍结节和蝶骨嵴 ③筛窦 ④海绵窦 ⑤桥小脑角 ⑥小脑幕等。

  分类

  按其病理学特点分为以下各型:内皮型或纤维型、血管型、砂粒型、混合型或移行性、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一般将前5种归类于良性脑膜瘤的范畴。以血管型脑膜瘤最常发生恶变,多次复发者亦应考虑恶变可能。

  恶性脑膜瘤的生长特性

  细胞形态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生长快。可向周围组织内生长,发生转移等。

  临床表现

  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其出现早期症状平均约为2.5年长者可达6年之久,一般来讲,肿瘤平均年增长体积为3.6%。

  1.具有颅内占位病变的共同表现:如进行性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2.多先有刺激症状(如癫痫等),继之出现麻痹症状(如瘫痪等)。 3.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肿瘤虽大,但症状轻。 4.不同部位肿瘤有不同表现:大脑凸面、矢状窦及镰旁脑膜瘤可有癫痫、精神异常、肢体力弱、失语等症。颅底脑膜瘤(蝶骨嵴、鞍结节、桥小脑角、斜坡等),具有相应的定位症状。而脑室系统脑膜瘤则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症。

  脑膜瘤影像表现

  CT典型表现:以宽基靠近颅骨或硬脑膜,可有颅骨增厚、破坏或变薄。大多呈高密度,少数为等密度,低密度和混合密度很少。密度均匀,可有钙化,边界清楚,大部分有瘤周围水肿。增强扫描有均匀一致的强化,密度升高明显,边界锐利。

  

  MRI:大多数脑膜瘤为低信号(T1加权)和高、等信号(T2加权),注射Gd-DTPA造影剂后信号均匀提高;肿瘤与脑组织间有一低信号环或带;伴瘤周水肿,清晰显示肿瘤与血管、静脉窦的关系。

  

  脑膜瘤的治疗

  1.手术治疗:对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脑膜瘤属实质外生长的肿瘤,大多属良性,如能早期诊断,在肿瘤尚未使用周围的脑组织与重要颅神经、血管受到损害之前手术,应能达到全切除的目的。

  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X-刀):适用于中线区、颅底的小肿瘤,手术风险大,颅内压不高者。

  3.血管内介入治疗:选择性插管置入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各种栓子或性激素拮抗剂,以减少肿瘤供血,促进肿瘤坏死,抑制肿瘤增大。

  专家提示

  脑膜瘤是良性肿瘤,由于生长缓慢,早期很难发现,首发症状依然是头痛。故慢性头痛者要警惕脑膜瘤的发生,头部CT或MRI可确诊,早诊早治效果好。患病者治疗要积极,药物对肿瘤无效,手术切除肿瘤是最好方法,必须找专科医生诊治,切勿轻信流言。极少病例:如中线或颅底小肿瘤,手术风险大,可采用γ-刀治疗,但疗效不肯定。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脑膜瘤的介绍 
脑膜瘤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有报告认为,脑膜瘤出现早期症状平均2.5年,少数病人可长达6年之久。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还可以出...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