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皮炎

    发布时间:2016-01-20   来源:中华康网   

  亦称药疹,系由于系统用药(口服、注射、灌注等)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疹性反应。可以引起药疹的药物甚多,比较常见的有抗生素类(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等),解热镇痛药及抗痛风药(安乃近、阿司匹林、卡马西平、别嘌呤醇等),镇静催眠药(氯丙嗪、苯巴比妥)、磺胺药(复方磺胺甲f唑、呋喃唑酮等)以及血清制品等。其发病机制分为免疫性或非免疫性两种,免疫反应包括全部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中医称:“中药毒”。桂林市中医院皮肤科黄国坚

  [诊断]

  1.病史:发疹前近期内有明确用药史。用药后至发疹之间的间隔时间(潜伏期)有一定规律性。如为首次用药,常为4~20天,平均8~9天。如为再次用药且已对其敏感,常在24小时以内发病。剥脱性皮炎的潜伏期一般在3周以上。

  2.临床表现:皮疹表现常模拟其他发疹性传染病或常见皮肤病。但皮疹分布更广泛,数量更多,色泽更鲜艳,且多呈对称性。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可有心、肝、肾等内脏器官及(或)造血系统等损害。一般的皮肤表现包括:

  ⑴固定型药疹:为一至数片圆形红斑,边界清楚,重时可起水疱,愈后留有明显色素沉着斑;皮损经常固定发生于相同部位,如口唇、指趾关节等处。

  ⑵猩红热或麻疹样:皮疹起病与发展更迅速,很快遍及全身。

  ⑶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

  ⑷多形红斑:病情严重者累及粘膜并有高热,为重症多形红斑。

  ⑸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少见,但严重,为大面积或多发性松弛性大疱,常累及眼、口腔及外生殖器等粘膜部位,发病3~4天开始表皮松解。

  ⑹剥脱性皮炎型:少见,但重笃,早期以弥漫性红肿、渗出为主;后期以反复脱屑为主。

  ⑺其他类型:如玫瑰糠疹样,过敏性紫癜样,湿疹样,结节红斑样,皮肤血管炎,光敏性反应,药物性狼疮,痤疮样,甲板病变,皮肤色素沉着或减退,皮肤瘙痒等。

  3.病程常具有自限性,一般2~4周可痊愈,但剥脱性皮炎型常在1~3月或更久方可痊愈。

  4.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时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增高,但中性粒细胞不高,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常增高。重症患者肝、肾功能测定,心电图检查及肺部X线摄片可见异常。

  [鉴别诊断]

  1.发疹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与发疹型药疹;前者发病前无服药史而有传染病接触史,皮疹颜色较暗,瘙痒较轻,全身症状较重,有传染病特有的病程和症状体征,如麻疹的Koplik斑与卡他症状、猩红热的草莓舌和口周苍白圈等;

  2.与常见皮肤病(如荨麻疹、多形红斑、玫瑰糠疹、过敏性紫癜等)鉴别:后者发病前无服药史,有原发皮肤病特有的病程,不像药疹停药后较快好转或消退。皮疹的分布不如药疹广泛、对称,颜色不如药疹鲜艳。

  3.生殖器疱疹、硬下疳与固定型药疹:发病前无服药史,有不洁性交史,有本病特有的潜伏期,实验室检查有一定的帮助。

  4.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与大疱病:后者起病较慢,逐渐加重。病史长,皮疹散在。病理、直接与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

  原则:停用一切可疑致病药物,包括一些和可疑致病药物结构类似的药物;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早期足量抗过敏治疗。

  1.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因禀赋不耐,食入禁忌,蕴湿化热感毒,湿热毒邪发于肌肤所致。严重者,毒热入营,可致气血两燔。本病中医辨证:

  ⑴湿热感毒型:治宜清热除湿、凉血解毒;方用清热除湿汤加减。

  ⑵毒入营血型: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解毒凉血汤加减。

  ⑶内服中成药花蛇胶囊等。

  ⑷局部外用复方1号洗剂、红海石洗剂、冰黄肤乐软膏、黄连润肌膏等。

  2.西医药治疗:

  A内服治疗:

  ⑴病情轻微者酌情选用1~2种抗组胺类药物(如发疹样药疹)。

  ⑵病情较重且病因明确者需要早期全身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以控制过敏反应性炎症造成的皮肤粘膜及其他脏器损伤。

  ①强的松或强的松龙内服,用于伴有发热在38ºC左右,皮疹广泛,但一般情况较好的且无感染的患者,剂量为20~30mg,分次服用。

  ②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6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分次缓慢持续静脉滴注,适用于伴发热在38ºC以上,皮疹较重的中、重度患者。待病情控制后逐渐递减用量改为口服,用药过程中严密注意可能出现的激素副作用。必要时可用甲基强的龙、地塞米松等制剂。

  ⑶重症患者可试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特别适合重症药疹已经发生广泛性皮肤剥脱者。

  ⑷重症患者全身状况极差者可以输新鲜血或血浆。

  ⑸伴继发感染时选用适当抗生素。

  ⑹注意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情况。

  ⑺及时正确处理其他脏器损害(如药物性肝炎等)。

  B局部疗法以消炎、止痒、安抚、保护皮肤粘膜和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尽可能保护未受损伤或继发感染的皮肤与粘膜。

  ⑴皮炎:一般常用振荡洗剂或炉甘石洗剂;大疱性或剥脱性皮炎常用单纯扑粉;如有糜烂,酌情采用3%硼酸水溶液湿敷或0.5%新霉素软膏或粘膜溃疡膏。可采用灯泡烤干皮损后外涂保护性油脂。

  ⑵眼炎:用3%硼酸水洗眼或生理盐水清除分泌物,每日1~2次;0.5%氢化可的松或0.05%地塞米松滴眼液,每日4次4%硼酸眼膏,每晚睡前1次。

  ⑶口腔炎:用多贝尔液或4%碳酸氢钠漱口液,每日3~4次。

C加强护理:对重症患者做好床旁隔离,避免感染,保持室内适当温度和湿度,加强营养。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药疹的概述 
药疹,是指凡对患者有益而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和(或)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谓之药疹。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