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

    发布时间:2016-01-27   来源:中华康网   

  肺栓塞是由于人体外周静脉或右心腔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堵塞于肺动脉内而形成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80%~90%的肺栓塞来源于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将近一半的近端深静脉血栓脱落可以导致肺栓塞。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实质上为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可见,肺栓塞的发生与深静脉血栓密切相关,深静脉血栓为因,肺栓塞为果。因此对于一个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下肢的检查;对于一个出现了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是否发展为肺栓塞。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翟振国

  在社会上一提起心肌梗塞,普通民众都能知道,而对于肺栓塞,知晓程度就很低了。在美国,肺栓塞在各类死亡原因中居第三位,由于长时间坐姿不活动,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继而导致肺栓塞,已受到普遍关注。但在我国,但由于老百姓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常不能及时发现或误认为自己患了心绞痛、哮喘等症状相似的其他疾病而耽误了病情。

  关于肺栓塞的发生情况,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在肺栓塞的治疗上,还存在着极不规范的方面,如对溶栓指征不掌握,溶栓治疗过度,溶栓方案不规范,抗凝治疗剂量和疗程不足等等问题。同时,对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和预防知识的匮乏,使本来可以避免的静脉血栓发生;一旦发生了深静脉血栓,也不知道要采取制动、抗凝等措施,使其进一步发展为肺栓塞甚至危及到生命。

  基于欧美和亚洲部分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有统计学家推算中国的肺栓塞发生例数每年可能至少310万。然而我们目前诊断的病例数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对参加国家攻关课题的50余家医疗单位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年只有2500例肺栓塞患者得到了规范化的诊断与治疗。

  肺栓塞已经引起了相关医疗部门的高度重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牵头下,全国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协作组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对肺栓塞的规范诊疗与防治,参加防治协作组的205家医院,每年诊断的病例数较10年前均有10倍以上的增长,肺栓塞病死率从25%下降到9%,有效地降低了因误诊误治造成的各项损失。

   

  肺动脉高压是另一大类常见的肺血管病,近年来已经备受关注。肺动脉高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升高为核心发病环节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右心功能不全,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进而导致右心衰竭。

  肺动脉高压是诊断和治疗都十分棘手的一大类疾病,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日趋深入,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患者的5年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国际上一些学术组织和机构分别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各自的肺动脉高压诊断治疗指南。随着人们对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和诊治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不断涌现。随着对PH发生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在2003年威尼斯举行的第三次WHO肺动脉高压专家工作组会议上,根据近年来PH的研究进展对其分类进行了修订。2007年6月ACCP专家委员会在《Chest》发表了更新的肺动脉高压内科治疗指南,对药物应用原则和联合治疗策略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2009年,美国呼吸医师协会,美国心脏学会,欧洲心脏学会和呼吸学会分别出版了新的肺动脉高压分类,诊断和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为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循证医学诊治方案。

  当前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前列腺素衍生物、内皮素受体的抑制剂、NO途径和抗凝治疗。将来治疗的关注点可能集中在肺动脉高压的细胞增殖环节以及潜在的自身免疫机制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联合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联合治疗可以综合作用于疾病的发病机制的不同方面是大势所趋。然而,联合治疗的潜在药物毒性、高额的费用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受到关注。合理的联合治疗需要设计完好的临床试验。

  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很早就组建了肺栓塞与肺血管病专业组,诊断、治疗和随访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肺栓塞与肺血管病患者,年平均门诊就诊肺栓塞与肺血管病患者达1500例次,年住院肺栓塞与肺血管病患者300-400例次。肺栓塞与肺血管病专业组目前正承担着多项临床与基础研究课题,在肺栓塞与肺血管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发生机制及干预治疗的研究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与美国麻省总医院、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分校、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国际肺血管研究院(PVRI)等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相信我们能够为广大的肺血管病患者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与治疗服务。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肺动脉高压病因是什么呢 
日常生活中大家对于肺动脉高压的知识了解多少呢,其实肺动脉高压也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对于这个疾病的治疗难度也是很大的,那么大家知道肺动脉高压病因是什么吗,有很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