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睡眠障碍常见原因和防治

    发布时间:2015-11-07   来源:中华康网   

  睡眠是人脑的重要生理功能。人的一生约有 1/3 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老年人的睡眠特点主要表现为睡眠能力显著下降。老年人群是睡眠障碍的好发群体,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远较其他年龄组多见。几乎 90% 以上的老人在某一段时间里都有过失眠和白天睡眠过多的主诉。老年失眠的特点是白天睡眠增加夜晚不能入睡,有的几乎整夜不眠。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心医院院区神经内科陈秀明

   

   

   

    老年睡眠障碍的发生,不仅受到中枢神经系统身体老化因素的影响,而且还有许多导致老年人群发生睡眠障碍的其他因素。常见因素有:

   

   

   

    1. 生理老化因素;

   

   

   

    2. 不良睡眠和生活习惯:如睡眠前饮用咖啡、茶水、吃零食、吸烟和饮酒;

   

   

   

    3. 睡眠环境影响:如室温过高和过低,噪音过大、光线过强和湿度过高等;

   

   

   

    4. 躯体疾病因素;如前列腺疾病的夜尿增多、空腹痛等;

   

   

   

    5. 神经系统疾病;

   

   

   

    6. 心理和精神疾病,如抑郁、焦虑性疾病以及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都可以表现出睡眠障碍;

   

   

   

    8. 家庭和社会因素,如老人出现心理不适应感、失落感、衰老感、被遗弃感和无价值感等;

   

   

   

    9. 不明因素所致。

   

   

   

    老年睡眠障碍的治疗应慎重,最好应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因为,导致老年睡眠障碍病因常较复杂,而且使用药物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原则上,首先是明确病因,其次是消除躯体不适和精神症状,改善影响睡眠质量的生活方式及不利因素;短期使用催眠药物是需要的,长期治疗应在专家指导下考虑综合治疗方案:

   

   

   

    1. 治疗原发性或伴发的躯体疾病。

   

   

   

    2. 调整睡眠习惯:进行行为和教育干预,培养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能正确认识睡眠,鼓励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适当增加白天的活动量,减少白天睡眠时间,避免睡前烟酒、咖啡和过度的精神兴奋,正确使用安眠药。

   

   

   

    3. 心理治疗:老年人群是退休、疾病和亲人亡故等负性生活事件好发群体,心理冲突和情感应激导致生理警觉水平的增高,影响入睡和睡眠的维持。如果长期得不到解除或未做出适当调整,将会导致睡眠障碍持续下去。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及家庭心理治疗,应到专科医院进行。

   

   

   

    4. 药物治疗:镇静催眠药物能够迅速改善老年人睡眠障碍症状,疗效明确且安全廉价,应用广泛。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 非药物治疗:光照治疗法采用傍晚或黄昏亮光照射,对睡眠 - 觉醒周期节律障碍有效。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睡眠障碍概述 
1、睡眠障碍系指睡眠-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睡眠质量下降是人们常见的主诉,成年人群中长期睡眠障碍者可多至15%。2、广义的睡眠障碍应该...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