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睡眠障碍

    发布时间:2015-10-22   来源:中华康网   

  1、什么是睡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医学科崔英

  睡眠是一种保护性抑制,避免神经细胞过度消耗而致功能衰竭,使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承认每日总的睡眠时间约7-8小时。

  2、失眠的定义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且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应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睡眠状态维持困难(睡眠浅,多梦,觉醒次数超过2次,早醒)

  总睡眠时间缩短≤6小时

  睡眠不能提神(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3、失眠的致病因素

  1)躯体因素:躯体慢性疼痛,浑身瘙痒,喘息,咳嗽,吐泻等均可引起睡眠睡眠障碍。

  2)药物因素:兴奋性药物如咖啡因、茶碱、甲状腺素、可卡因、皮质激素和抗震颤麻痹药均可引起失眠。撤药反应可引起反跳性失眠等。

  3)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的改变、住所更换、嘈杂的环境以及光线刺激等。

  4)心理因素:过分关注自己的入睡困难,担忧,以至思虑过度、兴奋不安或焦虑烦恼。

  5)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引起的早醒。

  4、失眠更容易危害女性

  女性失眠的发病率是男性的1.4-2倍。

  报告称,女性失眠的比例高达61%(在过去12个月中经常失眠或者失眠困扰。)

  随着年龄的上涨,女性失眠的比例在增加

  5、影响女性失眠的因素

  对自身的症状更敏感,并更加愿意暴露自己痛苦。

  生理原因(妊娠期、经期、绝经期等)。

  夜间对孩子和老年人的照顾。

  焦虑和抑郁在女性中也更加普遍。

  失眠也可能更加容易遗传给女性。

  6、女性失眠与经期的关系

  3.6%的45-49岁的女性睡眠困难。

  9.7%的50-55岁的女性睡眠不好。而在这个年龄段男性存在睡眠问题的比例仅为14.4%和15.3%。

  有报告估计,女性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失眠的比例分别是44%和61%,而绝经前失眠的比例为33%

  7、睡眠与心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心脏病患者会因自身疾病而焦虑引起失眠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而采取的治疗措施会导致疼痛引起失眠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会引起失眠

  睡眠减少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8、失眠与其他疾病

  精神疾病是导致失眠的最常见原因,很多抑郁和焦虑病人会伴有失眠症状

  帕金森综合症

  睡眠相关性癫痫、头疼

  神经变性疾病

  肿瘤等

  老年人更易发生失眠:

  9、睡眠的卫生保健和失眠的预防

  有规律的锻炼,但避免在睡觉前2小时内进行

  避免小憩

  按时睡觉和起床

  举行一个睡眠仪式例如听轻音乐洗热水澡、阅读等

  上床后避免焦虑

  避免应用咖啡因、酒精、尼古丁等物质

  接近睡眠时间时不要暴饮暴食

  将睡眠环境(温度、湿度、光线、噪音、床等)调整到最佳状态

   10、失眠的治疗

  刺激控制:帮助患者重建睡眠相关暗示,减少影响睡眠的行为方式

  睡眠限制:制造轻微的睡眠剥夺,促进入睡,提高睡眠效率

  放松训练:减轻身体和精神的刺激因素

  认知疗法:改正对睡眠的错误认知

  矛盾意向疗法:克服、战胜焦虑

  药物治疗:需经专业人士指导后使用。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睡眠障碍概述 
1、睡眠障碍系指睡眠-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睡眠质量下降是人们常见的主诉,成年人群中长期睡眠障碍者可多至15%。2、广义的睡眠障碍应该...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