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胸部火器伤致伤参数对家兔实验模型的影响

www.cnkang.com  2007-3-23 17:06:00  中华康网

 

  近代战争弹片伤发生率远较枪弹伤高,我们在前一阶段枪弹伤研究基础上,与第三军医大学外科研究所合作,又进行了家兔弹片伤建模的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健康家兔2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0.25) kg,随机分组 ,弹片伤原拟按发射速度分成中速(700~800 m·s-1,模型组与救治组各4只兔),次中速(400~500 m ·s-1,模型组与 救治组各4只兔)和低速(<400 m·s-1)3组.在预备实验中发现速度<400 m·s-1组弹片出膛后飞行轨迹 不稳,着弹点偏离较大(>10 mm),无法准确命中目标,因而将低速(<400 m·s-1)组 改用 枪弹伤[V1=(350±20) m·s-1,模型组与救治组各6只兔]作为对照.致伤 类别和参数见Tab 1.

  1.2 方法 家兔致伤前应用30 g·L-1戊巴比妥钠30 mg·kg-1 iv麻醉,无菌条件下分别经右颈总动脉和右颈外静脉插管、气管插管接四道生理仪,固定于致伤架上,置测速网靶,致伤点为右胸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1 cm,致伤后救治采用缝闭胸壁伤口,穿刺排气,静脉输液及正性变力药物 应用,并按伤前5 min, 致伤瞬间, 伤后5,30 min,1,6和12 h取样检测以下指标,死亡者立即解剖,存活者72 h活杀,进行尸检观察.

表1 兔胸火器伤的致伤参数

  tab 1 Parameters of projectile in rabbit's firearm thoracic wound

Parameters of projectile Groups
V 1 V2 V3
D/mm 5.56 4.00 4.00
m/g 2.57 0.50 0.50
d(shooting)/m 10 6 6
V(initial)/(m·s-1) 350±20 445±42 745±42
Deviation of impact/mm <1.5 <3.0 <2.0

  2 结果

  2.1 循环及呼吸变化 动脉压3个组于致伤瞬间1 ms内迅速上升,上升幅度1 .8~3.5倍,旋即下降后有个短暂回升,随后又逐步下降,经输液及正性压力药物应用后,枪弹伤救治组动脉压可回升(Fig 1),弹片伤两组无论是否救治,血压均呈进行性下降直至死亡.腔静脉压 在 致伤瞬间迅速上升,幅度3~9倍,随后很快下降,并低于伤前水平.仅枪弹伤组经救治后静 脉压可恢复到正常水平(Fig 2).心率在致伤即刻下降,枪弹伤救治组中存活者心率可恢复 正常,枪弹伤模型组及两弹片伤组无论是否救治,致伤后心率均逐步降低,直至死亡.气道压 力在致伤瞬间2 ms内迅速上升6~8倍随后下降,但高于伤前,枪弹伤长期存活者可逐渐恢复,模型组及两弹片伤组逐步下降直至死亡(Fig 3).呼吸频率在致伤后有1~2个呼吸暂停, 随后表现为浅快,继而逐步降低、枪弹伤救治组长期存活者可恢复正常,枪弹伤模型组及两弹片伤组致伤后呼吸频率均逐渐降低直至死亡(Fig 4).血气变化主要表现为混合性酸中毒,p H值降低,病理分流增加(a/AO2↓).在枪弹伤组,PaO2及SaO2下降明显,而弹片伤组由于存 活时间较短,表现为PaO2降低,右SaO2在正常范围内.枪弹伤组存活者可以逐步改善, 弹片伤组救治效果不明显.

  2.2 存活情况与死亡率 低速枪弹伤模型组和救治组死亡率分别为83%和50%,两弹片伤模型 组与救治组死亡率均为100%,低速枪弹伤模型组75%于6 h内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4 h,经 救 治平均存活时间延长至12 h以上;两弹片伤组100%死于1 h内,其中60%死于伤后30 min,平均存活时间小于45 min,救治与否存活时间无明显差别.

  3.1 实验模型建立和有关致伤参数 胸部火器伤伤情复杂,死亡率高,因而建立稳定的致伤 模型,特别是小动物实验模型难度较大[1].我们在制造家兔右下胸枪弹伤可救治 模型基础上[2],拟进一步制造家兔右下胸部弹片伤模型,分别选用了V1<400 m·s-1,V 2=40 0~500 m·s-1,V3=700~800 m·s-1致伤. 在预备实验中发现低速(V <400 m·s-1)弹片由于飞行稳定性较差,射击偏差太大,对于胸廓较小的家兔,无法达到精确制造因救伤情动物模型的要求,故以一组低速枪弹伤做对比研究.结果各组都能精确命中设定目标,造成了胸腔穿透伤,着弹点准确,伤道稳定,并呈现了胸部火器伤的病理生理改变.伤道均避开了心脏大血管(包括肺门血管),动物死亡率都很高,弹片伤组V>400 m·s-1者,无论是否抢救,16只兔均于伤后1 h 内死亡,大多30 m in内甚至10 min内即死亡,显然伤情过于严重.本组枪弹伤致伤后的死亡率为83%,经早期 救 治死亡率下降到50%,符合战时火器伤救治研究的要求[3].也提示应用弹片致伤制造符合救治研究的动物模型,必须改换大动物.

  3.2 胸部火器伤伤情谱 胸部火器伤从总体而言必然有一个从轻伤到重伤,直到无法救治 的伤情谱(spectrum),这和受伤动物大小、创伤类型、投射物传递给机体的动能都有关系,其中动物种类和投射物速度可能是主要决定因素. 本组2组弹片伤传递给家兔的能量分别为(67±5) J和(38±6) J,均造成致死性损伤,这种能量或速度造成人体右下肺穿透伤可能不至于死亡,因为人体对创伤的耐量远较兔大,所以讨论量效关系或研究制造胸部火器伤动物模型时,必须把致伤动物的种属和(或)机体耐量(tolerance)一并考虑.即研究不同动物 致伤模型,应选择相应合适的致伤能量和速度. 刘荫秋等[1]指出“在创伤弹道学的实验研究中,由于所研究的内容不同,致伤模型的确立也往往不尽相同,有时甚至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本组实验弹片伤两个组均符合胸部火器伤致伤模型基本条件,但是不论是否救治,实验动物于伤后0.5~1 h死亡,不适合做创伤救治研究动物模型,而适合作为一种严重的致死性胸部火器伤研究模型.

  3.3 高能与致伤效应 枪弹致伤力主要是因为具有动能, v1枪弹伤组传递给家兔能量为(4 9±3) J,即从能量看:V2<V1<V3,为何V2致伤力反而大于V1,这可能由于弹片质量轻,出膛后在增大的偏航角飞行击中机体,入口处击断2或2根以上肋骨,提示击中目标时所遇阻力比V1的枪弹大,因而进入体内必然进一步加大偏航角,甚至出现翻滚.最近王正国提 出创伤程度除与能量和速度有关外,还取决于被击中部位的解剖与组织特性,特别和弹丸在创道致伤方式,在行程中有无翻滚有关[4],同我们观察结果一致.

  基金项目:全军“九五”指令课题资助项目(96L046)

  作者简介:郭建军(1971-),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博士生(导师刘维永).

  郭建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中心,陕西 西安 710033)

  刘维永(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中心,陕西 西安 710033)

  刘荫秋(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蔡建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中心,陕西 西安 710033)

  李兵仓(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李曙光(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王大田(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张良潮(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刘荫秋,王正国,马玉媛. 创伤弹道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7-30.

  [2] 郭建军,刘维永,蔡建辉.家兔胸部火器伤实验模型建立及早期死亡原因探讨 [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8;5(2):73-75.

  [3] BarHEB EA著,罗宁译. 胸部创伤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36-38.

  [4] 王正国. 枪弹致伤力和致伤机制的再认识[J].中华创伤杂志,1998;14(5 ):263-265.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