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内科程远雄
摘要:目的 分析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南方医院2000年7月 ~2009年1 月经CT确诊的 212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和病因等进行回顾性归纳、分析。 结果 支气管扩张症发病人群青年占 51.42%,中年占 23.11%;临床表现中: 慢性咳嗽176例(83.02%),咳痰 150例(70.75%),咯血100例(47.12%);胸部CT发现发病部位以下肺为主,其中左下叶 129例(60.85%),右下叶 89例(41.98%),其次为右中叶 71 例(33.49%),左舌叶 42例(19.81%); 153例病因不明(72.17%), 已知病因 59 例中肺结核最常见 31 例(14.62%), 其次为慢性支气管炎 6 例(2.83%)和肺炎 5 例(2.36%)。 结论 支气管扩张症发病以中青年为主,临床症状仍以咳嗽、咳痰、咯血为主要表现,发病部位多为双下肺、右中叶和舌叶。 大多数病因不明,继发性支气管扩张症,常见病因依次为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有婴幼儿时麻疹、百日咳、肺炎、支气管炎病史者显著减少。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病因;临床表现;病变部位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 BT)是指由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所致的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管腔形成不可逆的扩张、变形[1]。 既往支气管扩张主要根据胸片和支气管造影诊断,随着胸部CT的广泛应用, BT诊断的精确性显著提高。 本文就南方医院2000年以来经CT检查的 212例BT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南方医院2000年7月 ~2009年1 月期间,经胸部CT平扫确诊212例 BT患者,其中 74例经病理证实。 男女比例为 1: 1.16, 男 98 例, 女 114 例。 发病年龄为 7~81岁 , 平均(44.59 ±16.50) 岁 。 病程为 8 h~50 年, 平均(8.42±9.57)年,其中以咯血为唯一症状的有 28例, 9例病程<10 d,14例<5< span="">年,5例>5年;起病年龄(症状开始出现时的年龄)范围 1~78岁,平均(36.17±17.32)岁。 把发病年龄分为6段: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前期,老年人,各年龄段发病分布见(表1)。
2 临床症状
212例BT患者中,有慢性咳嗽176例(83.02%),咳痰 150 例(70.75%), 咯血 100 例(47.12%), 其他 34 例(16.04%)含: 胸痛 15 例,气喘、气促7例,发热 11 例,无症状1 例,其中 8例无咳嗽、咳痰或咯血病史。 咯血按咯血量分为4组:痰中血丝33例,小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小于100 ml)43 例,中等量咯血(每日咯血量100~500 ml)14 例, 大量咯血(每日咯血量 500 ml以上或一次咯血100~500 ml)10例。
3 发病部位分布
本文212例患者中,发病部位位于左下叶者129例(60.85%)、 左 舌 叶 42 例(19.81%)、 左 上 叶 19 例(8.96%); 右 下 叶 89 例(41.98%)、 右 中 叶 71 例(33.49%)、右上叶21 例(9.91%)。
4 致病因素
本文212例患者中,不明原因 153 例,存在BT可能相关病因[3-4]59例(表2)。本文 212例患者中, 致病原因不明 153 例(72.17),病史已知 BT相关致病病因[2]59例, 其中有结核病史患者 31 例(14.62%), 慢性支气管炎 6 例(2.83%), 肺炎 5例(2.36%)。 婴幼儿时有麻疹、百日咳、肺炎、支气管炎病史者共5例(2.36%)。
5 讨论
本组患者发病年龄居 18~44岁之间者占 51.42%,45~59岁之间者为 23.11%, 二者合计占 74.53%。 与澳大利亚等医疗发达国家发病年龄比例接近。 以慢性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为 70.76%。 有咯血症状的患者为 47.17%,略少于以往文献报道(50%~75%)。 还需要大样本统计进一步证实。 本文中 BT发病以肺下叶为主,左下叶甚于右下叶,其次为右中叶和左舌叶,肺上叶相对少见,与文献报道相似[4]。 同时还显示,结核诱发的BT可发病于各肺叶,但单纯发生于肺上叶的BT多为结核所导致。
72.17%患者无明确致病原因, 被诊断为特发性BT, 这与欧美、香港的研究结果(50%~80%)相近[3,5-6]。在已知致病因素中,肺部结核所致BT占 31 例居首位与香港类似[6]。 其中多为出生地为年青农村地区患者。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居其次, 在美国为最常见病因[3]。 既往教科书认为支气管扩张多有儿童时期麻疹、百日咳、肺炎、支气管炎病史,而本组患者有相该方面病史者仅共占 2.36%,与 Stafler等[7]欧美报道该类病因已罕见一致;与我国预防接种普及及医疗条件改善吻合。
综上所述,BT好发于中青年,而且少儿及青年发病的人数较以往减少,有向中年发展的趋势。 临床症状仍以咳嗽、咳痰、咯血为主要表现,发病部位多为双下肺、右中叶和舌叶。 BT病因大多不明,已知病因的以肺部结核和感染为主,其次为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 有婴幼儿时麻疹、百日咳、肺炎、支气管炎病史者显著减少。
参考文献:
[1] 朱元珏, 陈文彬. 呼吸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892.
[2] 侯天印, 张长河. 支气管扩张防治 160 问[M]. 北京: 金盾出版社,1996: 16-7.
[3] O'Donnell A E. Bronchiectasis[J]. Chest, 2008, 134(4): 815-82.
[4] 冯华青. BT 的分类诊断和外科治疗[J]. 海南医学, 2006, 17(1):114-5.
[5] Steinfort DP, Brady S, Weisinger HS, et al. Bronchiectasis inCentral Australia:a young face to an old disease[J]. Respir Med,2008, 102: 574-8.
[6] Tsang KW, Bilton D. Clinical challenges in managing bronchiectasis[J]. Respirology, 2009, 14(5): 637-50.
[7] Stafler P, Carr SB. Non-cystic fibrosis bronchiectasis: its diagnosisand management[J]. Arch Dis Child Educ Pract Ed, 2010, 95:73-82.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