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咳嗽:随意治疗埋祸根(修改稿)

    发布时间:2015-04-08   来源:中华康网   

  
    小王感冒后,一直硬扛着不吃药。他认为感冒具有自限性,通常能逐渐缓解。可没想到,几天后出现了咳嗽,并且竟然迁延数周,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苏州市中医院呼吸科孙钢

  前段时间,徐女士出现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痒等症状,但不发热,咳嗽尤以早晚为甚。虽然止咳药、抗生素吃了不少,可效果不明显。
    看似简单的感冒咳嗽,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对付”。在我们的身边类似的真实事例不胜枚举:有人得了感冒咳嗽后,或不当回事,能拖则拖;或随便到药店买点“止咳药”吃,但往往咳嗽不止;或随意轻信所谓偏方,耽误正规治疗;或如临大敌,从社区诊所到大医院,一上来就要求“挂水”,用抗菌素,然而有些却久治难愈,病程短则数周,长则大半年,辗转各个检查室,花去高额的医疗费用,结果病情依旧。细探其原因,除了患者对感冒咳嗽缺乏一些防治知识外,随意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咳嗽是呼吸系统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感冒后咳嗽是临床很常见的一种亚急性咳嗽,有又称感染后咳嗽,特指上呼吸道感染后的第3-8周内咳嗽反复不愈,而X线胸片检查无明显异常,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者。

  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称为干性咳嗽(干咳)。出现干咳症状后,人们往往使用很多止咳药,甚至抗生素,但效果不一定好。其实,引起干咳、无痰的原因很多,如慢性鼻咽炎、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等都可以引起。
    许多患者本身对感冒后咳嗽并不重视,认识上也存在着误区。比如,很多人认为,感冒咳嗽后随便服用些止咳药就会好的。待到久治不愈后,心态又演变为病急乱投医,到处求医问药,甚至对于一些民间偏方也容易轻信。这不仅会大大增加医疗花费,更容易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烦躁、焦虑等心理障碍,影响患者本人以及家人的生活。
    由于不寻求正规治疗,随意自行服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拖延病情。反之,执意要求补液,用大量抗菌素,用镇咳药,则也可使病情潜隐,迁延不愈。过度镇咳容易掩盖咳嗽的真实性质,使诊断治疗变得更为困难,病程更为漫长。
    对于感冒后咳嗽的随意止咳治疗,在以下几方面表现最为明显:第一,对各种止咳的药物不加分辨随意选用;第二,对某些药物不该用而用之;第三,过早、过量使用某些药物;第四,滥用抗生素;第五,过度的医疗检查(包括胸透、胸片等常规检查,以及CT或MRI等特殊检查)。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随意选用止咳药。
    目前充斥于市场上的止咳药物比比皆是,既有传统的中成药,又有现代研制的中成药和中西合成药,此外,还有各种止咳西药,可谓举不胜举。事实上,每种止咳成药都有其特殊的组成成分和作用,也有其特有的适应对象。若随意选用,不加分辨,服用以后自然无效,甚至还会加重咳嗽。
    规范治疗感冒后咳嗽,要求医师和患者掌握一些重要的原则。第一,必须重视分辨咳嗽的性质,中医尤其重视咳嗽的寒热属性。一般来讲,咳嗽起因于感受风寒,如淋雨、受寒等,表现为咳嗽不停,咯痰量多,色白质稀如泡沫,伴有畏寒怕冷,遇冷咳嗽加剧,多属寒性咳嗽。在治疗上当选用药性温热、具有散寒宣肺、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如咳嗽与受寒无明显关系,呈阵发性咳嗽,咯痰不畅,量少色黄,伴有咽痛口干,多为热性咳嗽,治疗上当选用药性寒凉、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
    必须指出的是,对于急性或亚急性咳嗽的治疗,中西医在治疗思路上还是有所差异的,西医的思路基本上是对抗性的、抑制的、镇咳的,而中医却相对的是因势利导的(向上向外)、驱赶性的(祛邪)、畅通的(宣肺),否则,可能反而会“压而不服”。

  第二,并不是所有的感冒后咳嗽都必须用抗菌素治疗,因为抗菌素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只有在有证据表明合并有细菌感染是才应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第三,慎用镇咳药。该类药“镇”得了一时,但显然去不了病根。相对而言,中医治咳更强调要宣肺化痰,畅通气道,这样才能真正止咳。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严重感冒会死吗 
很多人都会患过感冒,感冒虽不是什么大病,但是一旦感冒,就会影响到工作与学习效率。有的体质好点患上感冒的几率比较少,对于那些经常患上感冒的人们来说,掌握一些预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