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矮小 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发布时间:2015-11-17   来源:中华康网   

  记者今近日从福建省协和医院了解到,今年寒假生长发育科的门诊量剧增,1、2月份就诊的孩子数量接近平时的2倍,其中约7成的孩子错过了就诊的最佳时间。

  令专家非常遗憾的是,大多数家长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知识了解的太少,往往根深蒂固的坚持着传统观念和认识误区,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不可逆转的负面后果,可能影在未来响孩子的心理、学业、交际、就业、婚恋等一生的生活质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内科方昕

  误区一:“二十三窜一窜”,孩子将来迟早会长

  16岁的李楠来南平武夷山市,身高还不到140cm。据李楠的母亲马女士介绍,李楠自小就长得比别的孩子慢,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然而,在认为李楠长的慢是营养跟不上,给孩子每天炖排骨、喝牛奶、吃鸡蛋三个月仍然不见效果后,家人就认为李楠肯定是属于晚长的类型,到了时间肯定会长高的,“二十三窜一窜”,孩子还小不用着急,直到近日才第一次带孩子到医院小儿科就诊。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科学的诊断,方昕主任最后确诊李楠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如不治疗最终身高只能达到145cm左右。虽然李楠的骨龄相对较小,还有2-3年的生长空间,持续治疗的话身高有希望达到155cm,但是治疗费用相比10岁前接受治疗高出了一大截。

  误区二:父母身高都很高,孩子也一定会高

  孙光祖和李雨涵两口子是福清人,一个身高178cm,一个身高167cm,整个村子就数他们这对夫妻最高。但是,让夫妻俩和所有亲邻们都很疑惑的是,他们唯一的儿子华华15岁了身高只有151cm,几乎比同龄的孩子矮了一个头,只相当于12岁男孩的平均身高。

  据李雨涵介绍,华华出生时是个“大块头”,7岁前身高也一直正常,但从八九岁开始生长缓慢,每年只长高4cm左右。进入青春期后其他孩子身高猛窜,但华华还是一年最多长到5cm,父母这个时候才开始着急,趁着寒假带他来到医院就诊。

  专家介绍,华华经检查没有发现全身性、内分泌、营养性疾病和染色体异常的状况,但是身高相比同性别同年龄的孩子落后2个标准差以上,这种矮小类型在临床上属于特发性矮小,一样需要经过系统的治疗措施才能实现正常身高,而且最好在青春期前就诊和治疗。

  误区三:给孩子选择广告宣传的保健品或门诊增高

  据不完全统计,前去就诊的90%的矮小患儿都服用或者使用过广告宣传的胶囊、冲剂、含片等增高保健品,以及增高鞋等增高器械。

  目前增高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数保健品和器械作用原理不明,完全是利用了家长的“病急乱投医”心理进行虚假宣传,盲目夸大产品效用,欺诈广大消费者。更有很多口服保健品含有性激素等成分,也许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增高效果,实际上则大大加速了孩子的骨龄成熟,严重压缩了孩子的生长空间,得不偿失。

  除了增高保健品和增高器械外,各种广告上也常常出现“某某增高门诊”、“某某指导中心”、“某某科研所”等非正规医疗机构的名字,方主任告诫广大家长千万不能盲目相信广告宣传,一定要选择大型正规医院的儿科就诊,这样孩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才有保障。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认识矮小症 
随着我们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越来越关心孩子的身高。对孩子身高的期望值更是“节节高”,而对于矮个子的人来说,除了身材上“低人一等”,可能还会影响将来的就业,...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