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尿崩症的治疗

    发布时间:2016-02-27   来源:中华康网   
无特效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保证液体入量和适当限制钠盐,以保证血容量和血钠在正常范围。水的入量须保持在6~10L/m2/d。并应注意足够的营养和热量。
由于患儿每排出一个mOsm的溶质需要排出8~12ml的水,若减少电解质的入量则可相应地减少水的排出。年长儿应限制钠盐的入量在2~2.5mmol/(kg・d)。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比例应相应地提高,蛋白质的比例应减少。磷的入量亦应适当限制。
在限制钠盐的同时,服用氯噻嗪类(cholorothiazide)利尿剂,可导致钠的负平衡,使尿量减少和尿浓度上升。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由于钠减少后,近曲小管对钠的回吸收增加,水分随之回收。实验证明,口服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60mg/(m2・d)〔或0.5~1.5mg/(kg・d)〕,同时减少钠的入量至1mmol(1mEq)/(kg・d),可使尿量减少40~50%。利尿酸(ethacrynic acid)120mg/m2/d口服,亦可起到同样作用。此类药物可使钾的排出增加,故需要注射或口服钾的入量不少于2~3mmol(2~3mEq)/(kg・d)。近年来应用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如消炎痛亦可起到减少尿量,增加尿比重的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尿崩症的介绍 
定义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是由于下...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