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为一种病因未明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过去认为它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临床类型,故有“类风湿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心型”等名称。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独立性疾病,属结缔组织血清阴性反应性疾病,其组织相容抗原(HLA-B27)的阳性率很高。
此病多发于16-30岁青壮年,很少发生在50岁以上,有家族史,以父系发生较多,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约为7:1。发病早期,病变在骶髂关节和下腰椎时,病人感到腰骶部疼痛、发僵,可有坐骨神经痛和髋部痛。休息时缓解,活动时加重。
早晨起床,腰部发僵,活动后稍有缓解。病变发展到胸椎时,可出现背痛和束带样胸痛。颈椎受累则颈部活动受限,最后整个脊校发生僵直。整个病程发展缓慢,发作和缓解交替进行,病程可达数年乃至数十年。
活动期以疼痛和发僵为主,伴有食欲减退、低热、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脊柱完全僵强直后,疼痛也消失。X线检查,骶髂关节的变化最早,呈双侧性,骨疏松,软骨下骨质模糊,关节边缘硬化,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呈锯齿状破坏,晚期脊柱呈“竹节”样强直。
由此对于强直性脊柱患者应正确择医,正确用药和正确对待病程及治疗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养成日常饮食起居、工作生活、休息睡眠等各方面的良好习惯。而且特别需注意锻炼,临床经验证明,对于医治强直性脊柱炎,积极、合理的体育锻炼,在一定意义上甚至比医疗还重要。平时患者应注意以下几方面有利于恢复。
一、充分重视机体调节能力
机体对各种有害因素都有天然防御和抵抗能力,如流泪可以清洁眼睛;咳嗽能清除肺中的炎症分泌物。同样当关节炎症或损伤时,当超过其所能承担的运动负荷时,便会发出疼痛的讯号,使病人避免过度运动,关节因此得以保护。
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如果活动后晨僵减轻,疼痛没有加重,提示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反之,如果活动后疼痛或不适持续加重,则应当减少活动,增加休息。因此,如果关节疼痛不很严重而可以忍受,建议病人尽量不要使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了疼痛给机体的警告。
二、运动和休息的关系
1、运动促进肌肉代谢,使之更加有力。同时肌肉和韧带也得到加强,有助于关节的稳定性。
2、运动使骨骼更加强壮,使身体更多的钙质沉积于骨骼,使骨骼更加坚固,增强机体的支持能力。
3、运动能调节心理平衡,消除焦虑和忧虑。当然,过于剧烈的运动可使原已有病的关节损伤加重。
三、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保持躯体的正确姿势和活动性,患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防止驼背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驼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缓慢得难以使人觉察,因此注意日常躯体姿态,以保持良好姿势极为重要。
要经常想到保持躯体挺直,不论行、坐、站、卧都应记住躯体挺直。坐直靠背椅,不要坐沙发,不要坐过软过低的椅子,尤其应避免坐躺椅。应坚持睡硬板床,不用枕头或用薄枕头,有助于保证躯体平直,仰卧姿势较侧卧为好。对于早期患者,每日两次俯卧,每次坚持半小时,对减缓躯干屈曲有帮助。
站立,平时可足跟着墙,双膝伸直,肩、背靠墙,双目平视,患者头枕部常不能触墙壁,应尽量向后靠,坚持5秒钟,放松再做几次。游泳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对脊柱及四肢关节均有益,因此对掌握游泳的病人,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运动,但应避免水温过低。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