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核苷(酸)类似物的患者如果想停药可以尝试长效干扰...

    发布时间:2015-04-14   来源:中华康网   

      随着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对慢乙肝治疗经验的积累,我国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但临床上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的处理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南京市第二医院肝病科薛蓉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的停药问题是长期困扰医生和患者的重要问题。吴阶平基金会近期所组织的大型患者调研结果显示,超过90%的患者渴望通过有限疗程获得安全停药机会,高达63%的患者希望通过1-2年的疗程就能安全停药。但临床实际情况却与患者期望形成鲜明的对比,例如:正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未达到完全应答或治疗终点,或停药后出现复发。                                                                                                           如何通过调整治疗方案来实现这类患者的停药期望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近年来,慢乙肝自然史的研究进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慢乙肝自然史提示,免疫控制期即非活动性携带期的患者长期预后良好。而核苷(酸)类似物由于以较强的抑制病毒为主,如未能达到持久免疫控制,停药复发在所难免。

      临床上另一种抗病毒治疗药物-聚乙二醇干扰素,具有免疫调节与抗病毒双重作用机制,对实现停药后持久免疫控制更具优势。有一些研究数据显示,对于服用核苷(酸)类似物,已经实现HBV-DNA阴转、HBeAg清除、HBsAg << span=""> 1500IU/ml的患者,序贯长效干扰素α-2a治疗可以有25%的HBsAg转阴的机率,而继续核苷类治疗组的HBsAg转阴的机率几乎为零。

      同时,如果这部分患者在接受长效干扰素α-2a治疗后24周表面抗原的下降比较明显(<< span=""> 200IU/ml),那么他们获得表面抗原清除的比例约为50%。这基本上就已经实现了临床治愈。而且,从长效干扰素α-2a的作用机制和既往数据中可以看出,长效干扰素 α-2a在治疗结束停药后,复发几率远远小于核苷(酸)类似物,有86%的患者能实现治疗结束后的持久应答;且随着时间延长,其HBsAg清除的几率也越大。同时,长效干扰素α-2a治疗能大大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因此,正如新版慢乙肝指南所写,对于服用核苷(酸)类似物的患者,如果不希望长期服药,可以尝试序贯长效干扰素α-2a治疗,增加实现HBsAg阴转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乙肝的症状都是有哪些 
乙肝疾病不仅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乙肝比较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的安危,所以对于乙肝疾病我们要作出的决定就是及时的治疗,那么乙肝疾病的到来都会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