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物性肝损伤

    发布时间:2015-11-08   来源:中华康网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机体受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产生的毒性作用,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引起的肝损害。药物性肝损伤90%表现为急性肝损伤,3%~10% 表现为慢性肝损伤、肝衰竭。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段雪飞

   

  在全球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10%-15%,暴发性肝衰竭5%。在美国,老年人黄疸中,20%是由药物引起,暴发性肝衰竭中,25%由于药物所致,特别是扑热息痛过量,病死率达50%以上。在日本,从1964年到1973年,DILI发生率增加10倍。 在法国,药物性肝病占肝炎患者的10%,其中40%肝损伤患者年龄超过50岁。 我国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也逐年上升。

   

  目前由于药物性肝损伤发病时间差异大,临床表现与用药关系隐蔽,大多数肝病医师兴奋点为病毒性肝炎,尚无很好确诊方法和诊断标准,因此常常被漏诊和误诊。在临床诊断有困难时,可应用RUCAM评分系统、Maria评分系统等协助诊断

   

  本人对2005年10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23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RUCAM量化评分系统),发现230例患者中,男性99例(43%),女性131例(57%),年龄19-84岁,平均年龄(51.8±16.8)岁。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最多见的为中草药汤剂及中成药、抗结核药和其他抗细菌药。比较常见的中药包括:何首乌、白鲜皮、延胡索、癃必舒、复方青黛胶囊、颈舒、金乌骨痛胶囊、白癜风胶囊、小金丸等,西药则包括: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生素(阿莫西林、加替沙星、甲硝唑)、降脂药(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等。230例患者中,94.7%患者预后良好,有4例病情加重自动出院,8例死亡。

   

  总之,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尚无很好确诊方法,可结合评分系统辅助诊断。在服用可能伤肝的药物时,要注意监测肝功,一旦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积极予以抗炎保肝药物治疗。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乙肝的症状都是有哪些 
乙肝疾病不仅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乙肝比较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的安危,所以对于乙肝疾病我们要作出的决定就是及时的治疗,那么乙肝疾病的到来都会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