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正在服用核苷类药物的慢性乙肝患者可考虑干扰素治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姜荣龙
核苷类是慢乙肝抗病毒的重要用药,不过它有一些明显的局限,最为遗憾的是e抗原转换率低,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近2年,国内外一些科学研究的结果显示,用长效干扰素治疗正在服用核苷类药物的慢乙肝患者,能增加他们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和表面抗原的清除率,也就是说长效干扰素能帮助核苷类治疗的患者“大三阳转小三阳”,甚至是“摘掉乙肝的帽子”,缩短治疗疗程。不少患者了解到这些信息后,都跃跃欲试,希望也能得到这样的治疗结果。在门诊,咨询长效干扰素疗效的患者明显增加。
病友们最关心的有2点:首先是长效干扰素治疗的疗效真的那么好吗?然后更重要的是,自己适合接受这种治疗吗?仔细学习已有的科学研究,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答。
目前相关的高质量的研究有2项,一个是OSST研究,另外一个是NEW SWITCH研究。这两个研究都是在核苷类经治患者中开展的,目的就是要看看用长效干扰素α-2a治疗这类患者能不能改善他们的治疗结果。这两项研究结果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和继续恩替卡韦治疗相比,正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转换长效干扰素治疗后e抗原转换率和表面抗原清除率会明显增加。尤其是在恩替卡韦治疗后病毒学已转阴,e抗原已清除但尚未发生转换且表面抗原水平已经比较低(<1500IU/ml)的患者,转换长效干扰素α-2a的表面抗原清除率超过30%。这就说明,这类患者是目前发现的,比较适合转换治疗方案者。他们被称为优势患者。
而且更令人鼓舞的是,NEW SWITCH研究结果还提示,如果优势患者在接受长效干扰素α-2a治疗后24周表面抗原的下降比较明显(<200IU/ml),那么他们获得表面抗原清除的比例约为50%。
根据这两项研究的结果,病友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合适接受长效干扰素治疗,就要留意观察目前核苷类治疗后的应答,尤其是开始关注表面抗原的情况,如果符合优势患者的标准,尝试长效干扰素可能实现好的治疗结果。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