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作为目睹慢性乙肝病人健康教育和规范管理缺位及其严重后果的医生和研究者,探寻慢性乙肝病人接受正规医疗干预依从性不足的真相及其提高方法是我的学术追求方向,进而有了我选择致力于慢性乙肝定期随访管理宣教和研究,选择致力于将自己专业方向重置在慢性乙肝或其他慢性肝病的病程阻断的乙肝专科医生,选择致力于将因人而异,采取个体化循证决策方案的“以人为本”执医理念,贯彻到切实减少慢性疾病状态对于患者及其家庭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和减少低概率终末期并发症的潜在危险,这是我作为一个医者,想追求做一个纯粹医生,想追求纯粹医道之乐自由的一场艰难逐梦之旅。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肝病科方清
为什么会是一场艰难逐梦之旅呢?因为虽然人人都知道慢性乙肝病人的健康教育和管理确实很重要,就像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一样,但是就是仅仅停留在知道烟毒危害和强调烟毒后果而不是去探究“烟毒”形成真相及戒烟的关键流程一样,很多学者和机构也都清楚乙肝病人的治疗依从性非常差的现象和后果,但是很少有人和机构去严肃对待已经发现的这个巨大问题。有人说这是属于护理范围,有人说属于公共卫生范围,有人说,反正这不是一个个体或1家机构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本身算系统性问题,不光中国一直存在,美国照样也解决的不好,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有人说:做医生,关键是就把病人的病治好,具体到我的专业领域,那就是把肝病终末期并发症给治疗好。
从揭示“非药物干预措施在慢性肝病防治中被严重低估”为切入点,来展示本人作为未来慢性乙肝病程阻断专科医生的工作范畴及初步体会。
什么叫非药物干预手段?
就是相对于药物干预手段而言,或说相对于需要花钱的药物治疗或化验检查而言的不花钱干预手段。非药物干预手段实质上是医生利用专业知识指导病友调整疾病认知态度和心态,围绕疾病风险因素指导病友针对性改善生活行为方式,养成看病的良好病友素养等,也就是将慢性病的日常生活质量维护和疾病预后风险因素针对性控制做好,防患未然;把看病习惯养好,把医患关系处好,防止低级失误。
为什么说非药物干预手段被严重低估呢?
有证据和临床经验表明:
1、绝大多数的乙肝战友知道自己有乙肝(因为体检和宣传太厉害),但是绝大多数乙肝战友没有养成定期检查和固定看医生的习惯;一般不会到医院看病。没有医生指导,意味着非药物干预基本缺位;
2、少数来看病门诊病友中的绝大多数比例病友缺乏看病起码常识,医患角色错位是普遍现象。结果是导致病人自己要求开化验单或要求开药的现象非常普遍,病友的焦虑也可以直接影响医生的理智决策;
3、非药物干预缺位,导致少部分病友接受抗病毒或其他花费高昂治疗措施的依从性和坚持性很差,容易做成“烂尾楼工程”,即病人治疗一半,因故中止,医疗经费也消耗殆尽!中国乙肝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平均年龄远远年轻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是治疗持续的时间长度又远远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这就是个关键性问题。
4、非药物干预缺位或不良的恶果:
乙肝歧视或过度担忧的普遍存在是不争的事实。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病友缺乏规范的专科医生病情评估和健康教育。
住院部收治的原发性肝癌病人,在发现肝癌前,普遍没有人进行肝癌监测,所以一发现,就是晚期。
对于住院部原发性肝硬化患者而言, 住院之前一般有先兆,起病之初有诱因,总之只有自己不注意,才会平时没麻烦,一旦出现Hold不住啊。说明平时非药物干预根本没有做到位。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