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小儿腹股沟斜疝

    发布时间:2015-04-25   来源:中华康网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

  一、手术切口层次和解剖路径:

  1、成人法:皮肤切口为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至耻骨结节的连线的斜切口(3-4cm),依次打开Camper筋膜、Scarpa筋膜,再打开腹外斜肌腱膜,即暴露精索,在精索前内侧找到增厚发白的疝囊,再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此方法在成人适用,因创伤过大,在小儿手术中应该摒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董泾青

  2、内环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建议采用):皮肤切口为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沿腹横纹的横切口(1cm),依次打开Camper筋膜、Scarpa筋膜,再打开腹外斜肌腱膜,即暴露精索,在精索前内侧找到增厚发白的疝囊,再行疝囊高位结扎术;

  3、内环切口(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皮肤切口为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沿腹横纹的横切口(1cm),依次打开Camper筋膜、Scarpa筋膜,在腹外斜肌腱膜表面潜行,在外环口处提出精索,在精索前内侧找到增厚发白的疝囊,再行疝囊高位结扎术;

  4、外环切口:皮肤切口为耻骨结节外上方外环口的体表投影的横切口(1cm),依次打开Camper筋膜、Scarpa筋膜,下方即为精索。在精索前内侧找到增厚发白的疝囊,再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仅建议在小婴儿采用本术式,超过1岁的不建议采用,因为术后阴囊肿胀发生率较内环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的方法高。

   

  二、是完全剥离疝囊还是横断疝囊:

  1、完全剥离疝囊:将疝囊完全剥离,游离至高位后结扎,缺点是术后阴囊肿胀明显,此方法基本废弃;

  2、横断疝囊(建议采用):从疝囊中部横断,远端疝囊严格止血后旷置,近端疝囊游离至高位后结扎。优点是术后阴囊肿胀轻或基本不肿胀。

   

  三、闭合或开放游离疝囊:

  1、闭合游离(建议采用):不打开疝囊,紧贴疝囊外面游离出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优点:疝囊不容易撕裂,尤其适合疝囊壁特别薄的患儿;缺点:需要高超的手术技术、较长时间的手术经验积累和特别清楚的局部解剖知识,有个别输精管和疝囊紧贴不容易分离的还要行开放游离;

  2、开放游离:打开疝囊前壁,紧贴输精管和精索血管分离出疝囊后壁。优点:适合初学者,不容易误损伤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缺点:个别疝囊壁超薄的患儿疝囊容易撕裂,增加手术的难度和时间。

   

  四、切口关闭:

  1、普通丝线缝合1针,术后拆线;

  2、5-0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术后不拆线(推荐);

  3、5-0不可吸收滑线连续皮内缝合,术后拆线(推荐);

  4、组织胶水粘合皮肤。

   

  五、所需器械:针式电刀、无损伤镊子、蚊氏钳、小儿拉钩、5-0可吸收线。

  六、推荐的手术年龄:

  1、斜疝反复嵌顿的患儿,因为嵌顿有产生肠管坏死或睾丸、卵巢坏死的可能,且反复嵌顿压迫精索血管,不利于睾丸的发育,手术年龄建议为6个月甚至更早;

  2、如果为早产儿,且内环口较大,疝相对较大的患儿主张发现即可行手术治疗;

  3、如果无明显的嵌顿史的斜疝,疝较小,手术年龄为1岁,因为1岁以前有一定的自行闭合的几率。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小儿疝气的介绍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