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结石治愈率高

    发布时间:2016-04-01   来源:中华康网   

  胆结石发病率很高,目前国内外治疗方法大体上有:手术取石、中药排石、体外震波碎石和药物溶石。近两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加饮食疗法,综合治疗肝胆结石81例,排石率达83.95%,排净率达56.79%,疗效满意,能够提高治愈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1例中,男32例,女49例,年龄13~6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5年,其中胆囊多发性结石28例,单纯性结石19例,胆总管结石11例,肝胆管结石23例。均有典型肝胆结石的临床表现,经超声及X线检查确诊。

  1.2  治疗方法

  1.2.1  中医治疗  攻下消导,活血化瘀,方用自拟“留金四金汤”。即留行子30 g,海金砂30 g,金钱草30 g,炒内金15 g,郁金15 g,柴胡15 g,条芩15 g,姜黄15 g,厚朴15 g,枳实15 g,甘草5 g,大黄20 g,芒硝20 g(后下),一日一剂,分两次服。

  1.2.2  脂肪餐  能促进胆汁分泌。进食猪蹄或肥肉100 g,每日2次。

  1.2.3  西药  扩张胆道平滑肌,加速胆汁排空。即口服阿托品1.2 g,每日2次。33%硫酸镁15 ml,每日2次。服药顺序为中药、脂肪餐、阿托品、硫酸镁。每种药物口服间隔时间为20 min,15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本组81例,用药1周内排石者17例,1~2周排石者23例,2周以上28例,排石最大18 mm×16 mm,排石率见表1。表1  81例肝胆结石排石率

  3  讨论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用本法治疗不同类型结石,认为:(1)该法中药有清肝利胆、理气消导、活血化瘀、泻下利水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其内金、郁金、大黄、芒硝、金钱草、海金砂均有消炎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等作用。(2)脂肪餐能促进胆汁过多分泌。(3)硫酸镁和阿托品并用能扩张胆总管,促进胆汁排泄。三者形成一个流体动力学过程,从而达到排石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石,排石率高,治愈率高,具有痛苦小、不良反应轻、费用低、患者易接受等特点,同时也方便复发患者的治疗。但对三级肝内胆管、胆囊特大结石并胆管狭窄者治疗欠佳,其前景仍然值得探索。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什么是胆固醇结石 
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基础为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以及卵磷脂等成分的比例失调,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而发生成晶、析出、结聚、成石。大部分胆汁中的胆固醇来源于肝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