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顾名思义,脑膜瘤为起源于脑膜的肿瘤,脑膜为脑表面的膜样结构,好比脑表面的一层衣服,位于颅骨下面,脑组织的外面。绝大多数脑膜瘤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全切除后复发的可能性较小。女性好发。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夏成雨
脊髓外面也有膜性结构,与脑组织外面的脑膜相连,叫脊膜。因此脊膜瘤和脑膜瘤的性质一样,只是因为位于脊髓的外面,所以叫脊膜瘤。
病因:
目前具体病因还不清楚,因此没有特殊的预防办法,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忌口等等。
临床表现
脑膜瘤的临床症状复杂,因具体生长位置不同而压迫相应的脑组织或神经,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因此不能根据症状诊断为脑膜瘤。常见的表现有慢性头痛、头晕、肢体抽搐、视物模糊、耳鸣、肢体麻木,肢体乏力等。
诊断
最好的检查方法是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
一部分脑膜瘤仅做头颅CT或头颅磁共振平扫检查均不容易发现。因此对于有脑部相关症状的,症状长期不缓解甚至加重的病人,即使已作头颅CT和头颅磁共振平扫检查,检查报告正常的,一定要做头颅磁共振增强检查以防漏诊。
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有慢性头痛、视物逐渐模糊的脑膜瘤病人,因为早期只做了头颅CT或头颅磁共振平扫,未能早期发现肿瘤。结果是由于未做磁共振增强检查而延误诊断。
治疗:
手术切除:为最彻底的方法。
多数脑膜瘤可以全切除,如大脑凸面的脑膜瘤。
少数脑膜瘤生长的部位特殊,与重要神经血管关系密切,难以做到全切除,但可以切除大部分,缓解症状,延长生命。如岩斜部脑膜瘤,海绵窦区脑膜瘤等。
放射治疗(放疗)
主要适用于下面3种情况
a术后残留肿瘤:如前面所讲的,一些特殊部位与重要神经血管关系密切,无法做到全切除的肿瘤,术后残留的需要放疗治疗,可以减慢或控制肿瘤的生长速度。
b.位置深在,手术风险很大而难以切除,肿瘤有增大趋势者
c.术后病理报告显示为WHO分级2-3级的脑膜瘤
定期复查片子:对于偶然发现无症状或症状轻的年轻患者,位置深在,手术风险很大而难以切除,可以暂时不做任何处理,定期复查片子,肿瘤有增大趋势者再权衡利弊行手术治疗,术后结合放疗。
4. 不做任何处理:对于偶然发现无症状或症状轻的老年患者,由于肿瘤生长缓慢,可以不做任何处理
术后随访
开始3-6月复查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每1-2年。
手术难度与风险问题:主要取决于肿瘤生长位置,是否包绕重要血管神经。
凸面脑膜瘤:手术比较容易,容易切除彻底,不易复发,一般不留后遗症。
矢状窦旁脑膜瘤:难度较大,如不侵犯矢状窦(主要的脑部回流血管),容易切除。如果侵犯矢状窦,不易彻底切除,术后有些人发生偏瘫,多数可好转。(参见我网站内文章: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
前颅底脑膜瘤:风险较高,术后容易发生脑水肿,出血,嗅觉减退或丧失。(参见我网站内文章:前颅底脑膜瘤的显微切除---无牵拉技术切除)
岩斜坡及脑干腹侧脑膜瘤:风险最高,手术难度最大,因与大血管、重要颅神经关系密切,不易彻底。术后易发生面瘫,视物重影,听力下降等并发症。(参见我网站内文章:脑干腹侧脑膜瘤(颅颈交界区)切除手术)
常见肿瘤位置见下图:
下面为经我手术的典型部位脑膜瘤手术前后对比
乙状窦前入路手术全切除岩斜脑膜瘤(58岁女性)
如有问题,请来我门诊咨询,或通过本网站咨询,但不要在下面的评论里提出咨询,因为评论内容不能及时提醒给我。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