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5-12-10   来源:中华康网   

  生活当中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点的疾病非常的不幸,因为疾病的发生给我们的患者会带来很多的危害,积极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才能早一些得到疾病的缓解治愈,所以下面小编来为大家讲述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什么?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 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 8%~13.7%。

  中医学认为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火热犯胃,动血伤络,或劳倦久病,脾虚失摄而致。故上述诸方中,多为清热凉血止血;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法。同时也不能忽视离经淤血而适当选用一些化淤之品,如此,才不违血证通治之则。

  根据上述诸方,上消化道出血的辨证论治可概括为二类,即“火热”和“虚寒”。

  1、火热论:

  上消化道出血多因突受暑热,或风寒化热入里,热伤营血,使气血沸腾,血随胃气上逆;或平素嗜食辛辣炙之品,而致燥热蕴结于胃,胃火内炽,扰动血络而外溢,或湿热久郁,或情志抑郁,郁火灼伤胃络,血随胃气上逆而成吐血之证。治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为法,或化湿或疏肝,皆因证而伍,切勿乱用破血、动血之品。

  2、虚寒论:

  认为劳倦过度,损伤脾胃,或久病脾虚,脾气虚弱,或脾胃素虚,复因饮冷,以致寒郁中宫,脾胃虚寒,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而致吐血。治以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为法。常用黄土汤、附子理中汤、侧柏叶汤等化裁治疗,且不可见“血”即为“热”而误投寒凉。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疾病中医治疗方法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我们已经有了了解,上消化道出血这样的疾病一旦发生给我们的患者带去的危害性是相当大的,积极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疾病才能早一些的缓解治愈疾病,避免太多的危害产生。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上消化道出血概述 
从食管到直肠称为人体的消化道。以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交点为界,上面为上消化道,下面为下消化道。因此,上消化道应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腺、胆道的出血,统称为上消...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