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DVT(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发布时间:2016-01-16   来源:中华康网   

  李某某,女,38岁,因“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行广泛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第一天出现左侧下肢水肿,经查体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诊断为:术后下肢DVT(深静脉血栓)。

   

  DVT(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形成血栓,好发于下肢。左下肢多见,发病率为右侧的2~3倍,可能与左髂静脉行径较长,右髂动脉跨越其上,使左髂静脉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有关。通常认为: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和血液成分改变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主要因素。恶性肿瘤引发DVT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恶性肿瘤释放促凝物质,提高血液凝血因子的活性。另外,肿瘤的手术治疗及化疗也是导致DVT的重要因素,可能与化疗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诱导高凝状态、抑制纤溶活性、肿瘤细胞坏死及静脉插管等因素有关。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叶宇齐

   

  下肢静脉血栓,尤其是主干静脉血栓形成后,患侧肢体血液回流受阻。在急性期,血液无法通过主干静脉回流,使静脉内压力迅速增高,血液中的水分通过毛细血管渗入组织中,造成组织肿胀。而同时,静脉压增高,迫使侧支静脉扩张、开放,淤积的血液通过侧支静脉回流,使肿胀逐渐消退。

   

  少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导致致命性的肺栓塞,因此治疗应包括下肢静脉血栓本身以及如何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急性期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慢性期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压迫治疗。发生了DVT,护理也很关键,包括: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出血的观察,以及防止长期卧床引起的坠积性肺炎、褥疮形成等。

   

  如何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DVT(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呢?

   1.手术前要注意询问个人及家族有无静脉血栓形成史,对患有原发疾病的高危人群术前进行血栓形成倾向的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操作轻柔。

   2.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

   3注意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重视病人主诉,若病人站立后下肢有沉重、胀痛感,应警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4.低脂饮食,高维生素、高蛋白、富含维生索饮食。必要时用开塞露、甘油灌肠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5.术后病人应慎用止血药物,术后注意下肢保暖,按摩患者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并做足踝被动运动,勿使用过紧衣物避免血液瘀滞,防止静脉血栓形成。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避免下肢输液,防止静脉内膜损伤,尤其是使用刺激性药物更要谨慎。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下肢静脉血栓概述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特别是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有时下肢静脉血栓还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