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常见骨折部位和特点

    发布时间:2015-03-04   来源:中华康网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可发生于身体的各部位,但最常发生的部位是:①脊柱(如椎体压缩骨折);髋关节(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等);肩关节(如肱骨外科颈骨折);手腕部(如桡骨远端骨折)。上述四处的骨折被称为“骨质疏松症四大骨折”。因为这些部位承受的压力较大,骨皮质相对薄弱,所以骨折发生的机会明显大于其他部位。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科张光武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有以下特点:

  (1)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女性多见,骨折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年龄在50岁以上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为30%,椎体骨折的发生率约为15%。

  (2)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暴力一般较小,行走时摔伤、扭伤,下蹲拾物,甚至起床时不慎都可能造成骨折。

  (3)中老年女性发生骨折的机会明显增加,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特别是绝经后,中老年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体内雌激素的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

  (4)骨质疏松症者骨折后的愈合时间要比外伤引起的骨折的愈合时间长。因为骨质疏松症者体内钙、磷及蛋白质相对缺乏,骨折愈合所需的原料相对缺少。此外,老年人骨骼和肌肉的血液循环也较年轻人差,所以骨折后的愈合时间相对较长。

  (6)骨质疏松症者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时间较长。因为骨折后的治疗(包括牵引、手术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等)必然使肢体的功能(如屈伸活动)受到影响,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现象,而且老年人骨折后肢体功能的恢复较年轻人慢,时间也较长。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骨折的并发症是什么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常见的骨折并发症有肿胀,休克,感染等,下面关于骨折并发症的具体介绍,患者可以参考一下。1、早期并发症(1)休克:严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