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6-02-10   来源:中华康网   

  病毒性心肌炎这样的疾病是生活当中困扰人的一种慢性疾病,一旦出现了这样的疾病我们需要及时诊断确诊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这样才能够早一些远离疾病,小编来为大家讲述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到底有哪些?

  休息和饮食

  应尽早卧床休息,急性期卧床不应少于3个月,至恢复期(即6~9个月)可过渡到下午半日卧床休息。有心脏增大者,卧床休息应延长至心胸比率接近正常后,再开始有计划地活动。心力衰竭者应完全卧床。进易消化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抗感染治疗

  (1)抗病毒治疗:主要用于疾病的早期。

  ①三氮唑核苷(利巴韦林,Ribavirin):10~15mg/kg/d,分2次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

  ②干扰素:1.5~2.5万U肌内注射,1次/d,5~10天为1个疗程,隔2~3天后可重复1疗程。

  ③抗柯注射液:系从低毒而明显抗柯萨奇B病毒的苦参中提取,现已制成纯度为99.43%的抗柯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症状及体征。

  (2)抗菌治疗:一般常规应用青霉素1~2周。慢性心肌炎时,应注意治疗或清除细菌感染灶,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中耳炎等。

  (3)中药:黄注射液40g静滴,1次/d,共2周。牛磺酸2g/次,口服,3次/d,疗程1~10个月。中草药板兰根、连翘、大青叶、虎仗、苦参等可能对病毒感染有效。

  营养心肌 急性心肌炎时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包括静脉或口服维生素C、服辅酶Q10、VitBco、ATP、肌苷、环化腺苷酸、细胞色素C、丹参等。

  提高免疫功能

  (1)胸腺肽:10mg或0.1mg/kg,肌内注射1次/d,15~30次为1个疗程。注射前先以10倍稀释作皮肤试验。完成疗程后,作用可维持1~2年。

  (2)卡介苗:于前臂滴药液处皮肤上划痕1~1.5cm,两划,隔日1次;4周后改为每周2次,共30次。可维持作用1年左右。

  (3)丙种球蛋白:1次肌注2~5ml,维持疗效3~4周。 (4)转移因子:1~3U/次皮下注射于上臂或大腿内侧,每周1~2次,一月后改为每2周1次,共2个月。

  糖皮质激素 用于常规重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疗程不少于6个月,以10~12个月为好。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继发性感染。

  关于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我们在阅读完小编的介绍之后相信也有了了解,希望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的患者在患病的时候,及时诊断确诊及时的做好治疗,避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避免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发生带来太多的危害。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解析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有哪些 
在医学上疾病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的亲密的,所以一旦有什么身体不适我们需要马上看病吃药,以免耽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机会。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