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心肌炎的三种常见类型要清楚
心肌炎分三种类型:一般型、暴发型、隐匿型。
一般型: 起病前1~2周常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如感冒、腹泻等,然后出现胸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可能会发现心脏扩大,心音低钝或心律不齐等体征。崔教授说,乐乐便是属于这种类型。
暴发型: 起病常常没有任何先兆症状和体征,来势凶猛,临床常表现为突然抽风,医学上称为“阿斯综合征”,这是由于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脏向外泵血减少,脑缺血缺氧而引起的抽风。暴发型还可以表现为突然心力衰竭、血压突然降低而出现心源性休克等。
隐匿型: 起病时没有明显的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的前驱病史,常在劳累后出现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时,才发现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
临床上最常见的起病方式为一般型,但暴发型和隐匿型对患儿的威胁最大,要引起家长和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心肌炎的病因解读
1、感染性因素:
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等;细菌如白喉杆菌、链球菌等;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等。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
2、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巨细胞性心肌炎,大多数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感染、药物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3、物理因素:
如胸部放射性治疗引起的心肌损伤。
4、化学因素:
如多种药物如一些抗菌素、肿瘤化疗药物等。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